学科交叉、跨界培养 重庆两江新区明月科创实验班成新工科“试验田”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4日10时讯(实习生 王旭睿 首席记者 佘振芳)近日,由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与重庆大学联合主办的新工科项目制教学研讨会,在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融合创新中心举行,14所高校34名专家学者、XBOTPARK体系5个基地负责人及深圳科创学院代表等在线上线下参与活动。共同围绕推进新工科教育的创新与实践进行交流、探讨与学习。
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创始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在会上首先作主题报告。他认为新工科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全视野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并创建一套合理的课程体系进行实践,寻找一条适合中国高校特点的新工科建设之路是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针对中国国情及中国新工科教育背景,依托重庆两江新区、重庆大学、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三方共同构建的明月科创实验班,是重庆两江新区推进新工科建设的‘实验田’。”李泽湘说。
明月科创实验班有什么特别之处?对此,重庆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罗远新从成立背景、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培养特色、实施情况、问题与挑战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明月科创实验班相关情况。明月班教师就线性代数、定量化工程设计方法QEA、人文与自然课程教学等情况作报告。
据了解,明月科创实验班突破以专业为背景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传统学科分类界限、实施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旨在促进学生跨界思考,在学习、思考和实践中突破现有学科领域边界,培养设计思维、工程思维和系统思维等创新核心能力,成为未来产业创新领军人才。
“科创班蕞大的特点就是学科交叉、跨界培养。”罗远新说,重庆大学从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人文学部等选拔30名优秀教师组建科创班教学团队,按照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跨学科课程教学,每门课程由2~3位老师上课,强调知识跨界、问题生成、批判建构、创新驱动。
为全面了解明月湖科创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及明月湖科创生态体系,与会人员参观了明月湖科创基地展厅,与基地入孵团队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由“明月科创实验班-科创训练营-基地入孵”等关键链条组成的高校科创人才引育合作机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4日10时讯(实习生 王旭睿 首席记者 佘振芳)近日,由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与重庆大学联合主办的新工科项目制教学研讨会,在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融合创新中心举行,14所高校34名专家学者、XBOTPARK体系5个基地负责人及深圳科创学院代表等在线上线下参与活动。共同围绕推进新工科教育的创新与实践进行交流、探讨与学习。
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创始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在会上首先作主题报告。他认为新工科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全视野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并创建一套合理的课程体系进行实践,寻找一条适合中国高校特点的新工科建设之路是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针对中国国情及中国新工科教育背景,依托重庆两江新区、重庆大学、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三方共同构建的明月科创实验班,是重庆两江新区推进新工科建设的‘实验田’。”李泽湘说。
明月科创实验班有什么特别之处?对此,重庆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罗远新从成立背景、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培养特色、实施情况、问题与挑战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明月科创实验班相关情况。明月班教师就线性代数、定量化工程设计方法QEA、人文与自然课程教学等情况作报告。
据了解,明月科创实验班突破以专业为背景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传统学科分类界限、实施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旨在促进学生跨界思考,在学习、思考和实践中突破现有学科领域边界,培养设计思维、工程思维和系统思维等创新核心能力,成为未来产业创新领军人才。
“科创班蕞大的特点就是学科交叉、跨界培养。”罗远新说,重庆大学从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人文学部等选拔30名优秀教师组建科创班教学团队,按照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跨学科课程教学,每门课程由2~3位老师上课,强调知识跨界、问题生成、批判建构、创新驱动。
为全面了解明月湖科创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及明月湖科创生态体系,与会人员参观了明月湖科创基地展厅,与基地入孵团队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由“明月科创实验班-科创训练营-基地入孵”等关键链条组成的高校科创人才引育合作机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蕞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西段106号10栋移动新媒体产业大厦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 传真
版权声明:本文由重庆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