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业企业退出主城区 将盘活万亩工业用地
工业企业退出主城区,利用土地价格级差获取发展资金和更大的规模,将生态空间还给市民。重庆正是利用这种“第三财政模式”,将上万亩工业用地盘活。
前不久,原重钢老厂搬迁整治后迎来首批土地出让。总面积751.8亩的两块商住用地,起拍价合计233910万元。而当初,作为市政府“第三财政”接受重钢搬离主城区的重庆渝富资产公司,8100亩土地仅支付了75亿元,短短几年时间,土地增值率达300%。而作为政府的“第三只手”,作用却远远不止赚钱这么简单。
为改变城市生态环境,类似重钢这样的污染企业搬离主城区势在必行,但近300亿元的搬迁经费从何而来?为此,重庆市政府安排了具有土地储备功能的渝富资产公司、城投公司和地产集团等市级三大平台公司,对搬迁企业的土地进行储备,提前支付企业资金启动搬迁。
重钢搬迁的同时,重庆市结合三峡库区淹没企业的搬迁,完成了1397家工业企业的搬迁和结构调整。纳入规划的近200家主城区搬迁污染企业大多已搬离主城区,他们将腾出近2.3万亩黄金宝地供商业开发。据悉,渝富集团手握原重钢搬迁后的8100亩土地,自2013年起分批次按规划推向市场,几乎每一次土地出让都是应者云集。
“企业环保搬迁,不仅完善了自身工业布局,还为城市发展优化腾出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化解了城市发展用地需求矛盾,优化了城市功能布局。”重庆市发改委官员对记者如是说。
通过土地置换,将位于主城区的黄金宝地卖出,然后在郊区换取便宜的土地,这其中的差价成为解决搬迁资金的重要来源。重庆四大国有企业—长安集团、重钢集团、建设集团、重啤集团均采取该模式相继搬迁。搬迁后腾出的上万亩土地,将更多地承担第三产业发展的功能,重点发展商贸、文化、金融、会展等产业,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开拓了空间。
重庆市长黄奇帆解释“第三财政”时说,头部个口袋是预算内的财政,“保吃饭”,包括政府机关运行经费、社会养老、医疗保障体系等;第二个口袋是土地出让金等预算外收入,保建设,如修路、修桥等基础设施;第三个口袋就是“国有投资平台”预算。重庆市国资委提供的数字显示,重庆“第三财政”年均贡献超1000亿元,成为重庆城市建设的骨干。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长安集团正式搬迁之前,重庆市江北城市开发公司就和长安集团签下收购协议,以28.5亿元收购长安集团1552.8亩土地,均价183万元/亩。长安集团又将这笔钱在渝北区新购一块1300亩的土地建厂房,据知情人士透露其成本在10万元/亩左右。如此,依靠土地价差,长安集团的军工企业不仅拥有了启动搬迁的资金,还赚取了20多亿元投资资金。
嘉陵集团在外迁璧山后,所腾出的近1000亩土地,其土地性质在调整为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后,地价平均每亩高达100万元以上。嘉陵集团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取得的土地收益大约在10亿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大型国企退城进郊,也给重庆第二次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天空。以重钢搬迁为例,迁建带动500亿元至600亿元的投资,还可以提供5万个以上就业岗位。如果10万重钢人有两万人在新址买房,人均买30~50平方米的房子,则长寿区的房地产10年之内可增加60万~100万平方米。
重钢搬迁后,周围的房地产升值空间加大。据悉,原重钢所在的5平方公里沿江土地调整为商业用地后,将新建成400万平方米的商业大厦和住宅小区,几乎相当于再造一个大渡口,其创造的产能必然超过重钢。
记者欣喜地看到,老工业企业搬迁后,重庆城市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在主城区7个传统工业污染片区中,很多地方已经难觅昔日踪影。比如大黄路成了新的商业区,化龙桥片区的“重庆天地”成为高端时尚的品质住宅,江北嘴建立起了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行业聚集圈,南滨路已蜕变为重庆的“外滩”……
专人回答用户问题随问随答搜狐焦点主编对热盘的评价求助:新悦都旁边铁路的声音大吗?
本网站所刊载的房产、家居信息仅供参考。参阅本网站所刊载信息的人士, 如欲进行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有关的任何交易行为,请以政府主管部门公示信息、房产、家居生产者、销售者或者其他法定权利人的公布信息为准。本网站不对所刊载的房产、家居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合规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构成任何交易要约、承诺或者类似意图。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如出现任何错误或者疏漏,我们将本着发现即更正的原则,尽量予以完善。敬请各位阅览者注意及知悉我方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由重庆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