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加快打造西部(重庆)科学城南部科创中心 今年新增市场主体7548户、高新技术企业达245家
近日,重庆市政府公布2020年落实有关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名单,江津区在积极壮大创新主体、强化市场主体培育两个方面获得通报表扬。目前,江津区工商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达到12.8万户,今年以来新增7548户;有效期高新技术企业达245家,总量升至全市第四位;科技型企业达到1168家,位列全市第六位,全区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
为什么江津能够取得如此成绩?“这主要得益于江津区紧紧抓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释放了更强增长动力。”江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壮大科技创新主体方面,江津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传统与新兴并行,培育发展优质创新主体。一方面,深度融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倾力打造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的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围绕智能制造、物联网、区块链、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消费品工业等重点产业,已引进西北工业研究院重庆基地、中科院产业转换基地等30余个大数据智能化领域项目。另一方面,努力培育对重点技术领域发挥核心引领作用的新型创新主体,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截至去年底,江津拥有重庆市企业技术中心63家,总量占全市的7.4%,排全市第二位。去年,江津新增科技型企业433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3家,同比增长60.4%和42.4%。
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企业——北京测威科技有限公司的反隐身测试及隐身支持维护系统
在提升创新平台能级方面,江津区围绕产业升级需求,科学合理布局科技创新平台。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的重庆交通大学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实验室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近5年先后承担纵向科研项目28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8项,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9项,省部级科学技术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56项。近年来,通过科技激励引导、产学研合作共建、科技招商等多种方式分类分步骤建设创新平台,江津已建成不同层次的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65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10家),较2015年增加132家,增长5倍,全区科技研发能力与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在做强科技金融服务方面,江津区先后推出了创业种子投资基金、专利质押融资、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3只科技金融产品,实现了科技型企业融资的轻资化、信用化、便利化。其中,对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相关企业无需任何抵押物,只凭知识价值信用,就可获得银行蕞高500万元贷款授信,利率执行同期基准利率。江津区还为此专门设立了2亿元的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今年以来,江津区已有霏洋环保科技、大通茂纺织科技等49家(次)科技型企业获得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1亿元;全区已累计支持440家(次)科技型企业获得知识价值信用贷款8.82亿元,引导商业贷款12.03亿元,贷款总量及增量均居全市头部位。
科学城江津园区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瑞士ABB集团涡轮增压中国业务单元数字化车间
在创新生态优化方面,江津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优良创新生态环境,激活创新创业创造潜能。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政策,对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研发经费投入、平台建设、院士专家团队引育、科技成果转化、发明专利授权等多个项目给予补助。“十三五”时期,累计为780家次企业和高校兑现科技创新激励补助1.8亿元。同时,大力建设创新孵化载体,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今年2月,位于江津德感工业园的重庆西部食谷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了江津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零的突破。
江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江津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深入推动科技创新,紧扣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南部科创中心”,进一步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合作,着力推进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环重庆交通大学创新生态圈、高效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一园两圈”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壮大创新主体规模、提升创新平台能级、优化科技金融服务,集聚各类创新要素,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以科技创新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由重庆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