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合肥包河:文化和科技“双向奔赴”龙头企业推动经济高速发展

admin8个月前 (09-29)重庆产业信息37

  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辐射带动区域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提升地区文化形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文化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文旅新消费持续升级,“文化+”深度融合发展趋势愈加显著,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着新挑战、新任务、新要求。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是文化和旅游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抓手。

  3月22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通知,命名滨海新区智慧山文化创意产业园等15家园区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并于3月28日举行授牌仪式。其中,合肥包河创意文化产业园成功入选,是此次安徽省唯一上榜的文化产业园区。合肥包河创意文化产业园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南部,濒临八百里巢湖,总规划面积79平方公里,核心区滨湖卓越城面积14平方公里,是以数字文化内容生产、创意设计和广播影视网络视听为主导产业的文化产业功能区。

  应时而生,园区创意文化科技融合发展

  合肥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东接长三角经济体,西接长江中游城市群,正加速成为长三角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战略链接。从古至今,合肥文化底蕴深厚,有巢文化、中原文化、楚文化和吴越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交融碰撞。在科研实力雄厚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合肥工业大学的助力下,近年来,合肥的科技创新产业领先全国,各大科技成果陆续为合肥的科技名片赋予新的意义和内涵。文化资源与科技资源已经在合肥的城市资源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2012年,随着包河区在安徽省首设区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组建区文广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在合肥全市县区创新设立区级文化产业创投基金,合肥包河创意文化产业园应时而生。自2013年4月启动建设以来,园区按照“一轴(马鞍山路—包河大道轴线)、两核(滨湖卓越城和桐城路广电文创园)、三圈(包公文化产业区、数字多媒体产业区、滨湖文化产业区)、四片(包公园文旅集聚区、罍街、淝河数字文创小镇、滨湖文旅区)”的空间发展格局,强化文化引领、科技支撑和金融保障,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和智慧化管理水平,构建创意文化产业链生态体系。截至2022年,园区入驻文化企业达655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7家,省级以上专业孵化器3个、众创空间10个,成为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新高地。

  日新月异,以“龙头”推动园区核心区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包括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作为安徽省数字创意产业的核心区,包河区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深入开展“纾困增效”的文化企业专项帮扶工作,持续推动文化产业项目落地,为园区的文创产业赋能,相继获批全国唯一的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全省唯一的创意文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安徽省首批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随着文化和科技融合战略的实施,园区全力推进核心区滨湖卓越城建设,以7个国家文化和广电重点实验室等为龙头,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的全产业链,实现网络视听节目制作标准化、传输高清化、终端移动化,科技研发水平全行业领先;以全国文化企业30强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为龙头,实现内容数字化、传输共享化、应用个性化,数字出版发行服务全国领先;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合肥安达创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实现内容多维化、生产专业化、展陈体验化,创意设计展陈全国领先;以安徽演艺集团、滨投集团等企业为龙头,围绕安徽美术馆等十大文化场馆,罍街等十大特色文化街(园)区,聚力发展创意休闲新模式、新业态、新体验。

  大有可为,创意文化产业集群指日可待

  为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文化产业园区为联结,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2022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了《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实施“文化产业园区携行计划”的通知》。2022年12月21日,合肥包河创意文化产业园牵头召开视频对接会,与四川梵木文化产业园、重庆创意公园共建合作,并就下一步共建的轮值方式、三方合作协议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接下来,三方将围绕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相互参与、共同发展,优化服务、平台共享,资本公设、项目共推,三方联手、文化走亲,增进交流、互学互访等六个方面开展合作。

  未来,包河创意文化产业园将深入推进业态创新释能工程、科技促进赋能工程、深化改革提能工程,引育高水平文创人才,建设高能级文创载体,推动文化科技与消费升级“双向赋能”。培育壮大数字创意、虚拟现实、智能交互、沉浸式体验、科学可视化等新型文化业态;加快布局元宇宙、大数据、云计算、6G等新赛道,全面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创建国家级创意文化产业集群。

  (图片由合肥包河创意文化产业园提供)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重庆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CRESTAUDIO入驻重庆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园助力智能产业新动能!

CRESTAUDIO入驻重庆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园助力智能产业新动能!

  - 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园(以下简称中德智造园)位于重庆两江新区,是得到工信部批准建设的园区。拥有千亩工业用地可供企业投资建厂入驻,并且园区从财税政策、人才引进、科技奖励、企业上市、研发投入、土地和项目建设方面提供全方位扶持。园区按照“国家级、园林化、智能化”的设计要求,着力打造一片绿荫下的工业园。   - 中德智造园产业定位为机器人及核心基础部件、智能传感器、智能终...

【产业园区】邯郸冀南新区

【产业园区】邯郸冀南新区

  邯郸冀南新区位于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中心、邯郸市中心城区南部,地处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和中原经济区战略两大国家级战略的交汇区域,是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开发区域之一的冀中南地区建设的重要增长极,河北省委、省政府着力推动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的重大战略。   2012年10月19日,冀南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揭牌。2012年1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

中国重庆天心大健康产业园项目交流会顺利举行

中国重庆天心大健康产业园项目交流会顺利举行

  6日,由重庆天心文旅集团、春山智库与漳州圆山智库联合举办的大健康产业发展研讨座谈会暨中国重庆天心大健康产业园项目交流会在重庆市巴南区中泰佛文化旅游区静心苑顺利举行。会议期间,美国美中经贸科技促进总会副主席杨嘉琪、中国企业报集团副总裁王思蘅及各界重要参会人士,结合自身资源围绕中国重庆大健康产业园项目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座谈...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园区“十四五”规划及投融资模式分析报告2023年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园区“十四五”规划及投融资模式分析报告2023年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园区“十四五”规划及投融资模式分析报告2023~2029年   第1章 高端装备制造园区定义及发展模式分析 13头部节 高端装备制造园区定义 13一、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定义 13二、高端装备制造园区定义 13第二节 高端装备制造园区建设模式 14一、援建模式 14二、托管模式 14三、股份合作模式 15四、产业招商模式 15五、综...

八方共建中新(重庆)国际航空物流产业示范区:点亮“对外开放头部门户”

八方共建中新(重庆)国际航空物流产业示范区:点亮“对外开放头部门户”

  今年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第二个五年”的开局之年,重庆市中新项目管理局动作频频。8月26日,该局等8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中新(重庆)国际航空物流产业示范区。   这8家单位分别是重庆市中新项目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局、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两江新区管委会、渝北区政府、重庆机场集团、重庆保税港区集团。   重庆江北国际机...

到2026年重庆软件园从业人员有望突破10万人

到2026年重庆软件园从业人员有望突破10万人

  人民网重庆7月23日电 (陈琦、刘敏)作为第四届西洽会的重要活动之一,2022中国服务业开放合作论坛22日在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上对重庆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创建进行表彰,重庆软件园被授予“重庆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园”,网易文创数字经济产业园被评为“重庆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项目”。   近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加码光伏新赛道康佳电子加速向康佳科技转型

加码光伏新赛道康佳电子加速向康佳科技转型

  中新经纬11月15日电 深康佳(000016.SZ,下称康佳)近日发布三季报透露,2022年前三季度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7.29%,在原来的彩电、白电主业往高附加值产品转型的同时,接连布局面向未来的半导体和新能源光伏业务,新的增长引擎已经隐现。   2022年前三季,康佳实现营业收入245.96亿元,在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稳住了基本盘。9月底,...

双城生活变“同城”生活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双城生活变“同城”生活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从2020年初至2021年底,两年时间里,超200份合作协议签署、200多项“川渝通办”事项发布,60多个合作共建的重大项目开工……重庆多维发力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市民生活带来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市民夏女士常年在重庆工作,去年被公司派往成都进行为期一年的轮岗学习。然而,由于夏女士家人都住在涪陵,此次计划让她犹豫不决,“成都离涪陵更远,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