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质齐升 2021年重庆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321件
4月26日,记者从2021年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重庆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持续加强,2021年重庆市授权专利76206件,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669件,查办专利、商标和地理标志违法案件938件,案值达3700余万元。
“2021年,重庆市全年授权专利76206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21件,同比增长16.7%;国际专利(PCT)申请393件,同比增长8.3%。”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雷霆介绍,重庆全年完成科技成果登记1485项,认定登记技术合同7266项,实现成交额310.85亿元,其中涉及知识产权合同3960项,成交额158.87亿元。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累计向2776家企业提供贷款79.75亿元。累计办理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公证事项8100件,“行本·公证链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累计存证8200余万条。
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上,重庆全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开展“铁拳”“蓝天”等执法专项行动,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669件,查办专利、商标和地理标志违法案件938件,案值达3700余万元。
重庆全市法院共受理一、二审知识产权纠纷案件30170件,位居西部地区前列。重庆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52件357人,发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116份,追赃挽损21件2435万元。重庆全市司法机关引导律师积极参与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全年代理知识产权案件2206件,开展知识产权保护非诉讼业务1675件。
重庆市检察院建立“三检合一”履职机制,落实“一案三查”制度,构建“批捕、起诉、监督、预防、服务”五位一体的知识产权检察保护新模式。开展“保知识产权、护知名品牌”专项活动,与重庆市经济信息委、重庆市知识产权局联合设立“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联系点”51个,推出以快速维权援助为核心的“点对点、面对面”保护服务。
此外,重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已启动建设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设立重庆市涉外知识产权调解中心,调解境内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32件。同时成立了重庆知识产权法庭,在西部(重庆)科学城等重点科创园区和区域设立7个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站,形成“全域管辖、三级联动、三审合一”的专业化审判模式。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分支机构达17家,全年调解知识产权纠纷573件。
为推进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合作,川渝两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法院共同签订了《关于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备忘录》,两地检察机关签订了《关于加强川渝知识产权检察协作的意见》,打造“知识产权双城保护圈”和跨区域跨部门协作高水平样板,促进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更加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
版权声明:本文由重庆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