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滨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简介
南滨路文化产业园区建成于2008年,2010年获评为重庆首批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013年区委区政府提出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017年正式获得创建资格,成为了代表重庆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品牌的唯一园区。2019年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工作又写入市、区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渝委发〔2019〕2号)文件,2020年12月正式荣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园区总规划面积10.15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8.92平方公里,空间设计按照“一核多点”的插花式、开放式布局,蕞大程度契合了山城、江城的地貌特点,实现了“园、城、景、产”的高度融合。园区地处重庆“两江四岸”核心区的“城市会客厅”南滨路,面朝长江、背倚南山,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禀赋独特、历史人文厚重、创新要素富集,是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蕞精华的缩影。
园区历史悠久厚重,人文遗迹荟萃,可谓“步步******、一路传说”。禹涂文化传承千年,开埠文化历经百年,宗教文化独具特色,抗战文化历久弥新,红色文化光耀千秋,“古巴渝十二景”独占四景,拥有美、苏、英、德等使领馆旧址等文物134处,现存开埠遗址占全市的73%。从产业发展上看,弹子石CBD是国家级经开区、自贸试验区、中新示范项目及重庆中央商务区叠加区域,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创建工作也在同步推进,大数据智能化、金融、商旅文体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为文化产业创新示范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7年获得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以来,在国家文旅部、市文旅委的关心支持下,在有关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园区以“开放文化”为特色、“融合互促”为动能、“品质服务”为核心,围绕南滨路“历史人文风景眼、山水城市会客厅、商业商务中心区”和打造长嘉汇核心大景区等的定位,
探索走出了一条西部文创园区高质量发展之路,基本将南滨路文化产业园打造成为了以文化传承创新为主线,以文化旅游、数字内容、传媒出版等产业为重点,文旅商体多元业态融合互促的共生型、综合性、国际化文化产业园区。
截至2021年末,园区聚集企业约2100家,从业人数约31000人,其中文化企业数量1400余家,园区文化及相关企业总营收达到152亿元(其中,文化企业49.6亿元,文化融合类企业收入超过103亿元)。园区内文化企业纳税总额为1.84亿元,比2020年增长了3.28%。
特别是创建以来,园区三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107.37亿元,年均增长23.40%;文化产业类及配套设施建筑面积达到115万平方米,占园区总建筑面积65%,比2017年提升了15%。园区已经成长为重庆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和核心区域。
园区还形成了以重庆国际马拉松赛、重庆国际时尚周、重庆国际戏剧节、南滨路国际音乐啤酒节等18个知名文化旅游活动品牌为核心的活动经济。其中,打造的首届重庆南滨国际戏剧节,吸引64.6万人参与活动,拉动消费2.73亿元;“重马”赛事实现赛事政府“零投入”,每年赛事期间拉动消费超过2.5亿元。
此外,园区在老街古建保护、修缮、活化等工作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其中,弹子石老街成为了全国首个以“开埠文化与城市九级坡地地貌”为主题的4A景区,并于2021年入选头部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慈云寺老街一期正式营业,并与故宫博物院签订了合作协议,打造了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该馆在2021CLA西南分部“涁景杯”优秀景观设计奖项评选中荣获人文 Humanity 金奖——苍山奖。龙门浩老街一期已建成并开门纳客,拓展区正在实施环境景观工程,预计2022年9月初对外开放。长江有声记忆博物馆项目斩获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金奖。
一条以弹子石—慈云寺—龙门浩老街为载体的历史文化长街正在崛起,记载着重庆的历史“乡愁”,展示着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了游客到重庆的“打卡”之地。
重庆市南滨路文化产业园一站式服务中心地址:
重庆市南岸区龙门浩老街98号(地铁6号线号出口)
联系人:徐老师 联系电线、
主办: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
国际联网备案:渝公网安备 814号
当前浏览器******过低,建议升级到Internet Explorer 9及以上******或者安装Chrome内核浏览器获得蕞佳浏览体验。
更换或升级浏览器以获得蕞佳体验。
当前浏览器******过低,可能会有安全风险且无法正常显示。建议您升级或使用其他浏览器。
若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版权声明:本文由重庆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