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璧山 “三链”融合造产业高地 科创攻坚谋发展新局

admin8个月前 (09-29)重庆产业信息17

  去年全年工业增加值实现330.4亿元、增速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4.2%;今年一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6.7亿元、同比增长19.7%,签约中科曙光等项目26个、总投资186.7亿元,集中开工比亚迪动力电池二期扩能等项目17个、总投资154.2亿元,新投用项目13个,新增年产值47.2亿元;与此同时,刀片电池、云巴、3.25英寸Micro LED显示屏、柔性薄膜等热词成为制造业蕞闪亮的名片……在璧山,一场由科创引领的产业新变革争相涌现。

  “抓科技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璧山坚持科创和产业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三链”融合,形成科创生态圈,实现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过去一年,璧山全区制造业企业增至3473家,规模以上达到410家,实现拥有工信部“小巨人”企业7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6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9家,总量居全市第五。

  智能充电桩、银纳米导电薄膜、AI广告门禁系统……走进璧山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中试平台,只见入孵企业工作人员正加紧对新产品进行小批量试制生产。离将产品推向市场,这里只剩“蕞后一步”。

  重庆大学教授陈显平是其中繁忙的一员,但不同的是他已经尝到过成功的甜头。2019年,他带着研发出的新型半导体芯片技术落户这里,通过研究院参股合作,提供中试环节和开发资金的支持,成功创建了自己的企业——重庆平创半导体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不但实现了自己的技术转换,更让技术成果走进市场。”陈显平介绍,如今他自主研发的智能充电桩已成功在10多个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实现了推广应用。

  让创新更好地拥抱市场,陈显平的成功不是个案。近年来,璧山从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搭建、创新要素集聚等工作入手,加快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打造创新资源竞相涌入的生态系统。

  平台载体建设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璧山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对接,布局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基础设施——先后建成重庆大学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投用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创新生态社区一期13万平方米,启动建设15平方公里西部(重庆)科技创新小镇,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等单位开展合作。

  在政府“有形之手”支持下,璧山提升产业链源头控制、基础控制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其中,璧山盾之王公司作为警用防弹头盔、排爆服等国家标准的参与制定单位,市场份额占到了全国三分之一;依托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璧山牢牢掌握Micro LED显示屏关键核心技术,提交专利申请674件;比亚迪智汇绿色交通研究院、比亚迪动力电池全球总部等项目相继落户……

  一张“成绩单”折射出璧山的发展质量和成色:去年全年新增发明专利申请量493件,新增授权量109件,新增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72件、位居全市头部。

  科创资源的涌入与科技策源体系的完善,促使璧山在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将科技红利转化为新产业、新动能。

  在机械臂协助下,长96厘米、宽9厘米、高1.35厘米的单体电池飞快地通过阵列的方式排布组合到一起,从原材料来料到成品下线全都是自动完成,任何环节都没有“人手直接参与”。这是璧山高新区重庆弗迪生产基地“刀片电池”生产车间内的一幕。“将近1米长的极片能够实现公差控制在±0.3毫米以内、单片叠片效率在0.3s/pcs的精度和速度,在国际上我们都属于首创。”该公司负责人介绍。

  无独有偶。去年,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多个高新项目相继入驻璧山。其中,联合国科量子公司项目负责人透露,公司将与璧山联合开发拓展量子信息技术应用场景,共同打造国家量子通信网络西部运营中心和量子信息安全托管全国运营中心,既推动量子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又迭代升级信息安全产业体系。

  “我们正在推动传统产业高级化、新兴产业高端化,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璧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转型升级的浪潮中,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里发展壮大,企业的创新行动也在全面升级。璧山青山工业就是其中的代表。去年以来,该企业在多级资源助力下,先后成立了国家认证企业技术中心、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对标国际一流零部件巨头同类型产品,加强技术研发攻关。

  “这不但有力提升了产品科技含量及生命力,还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预计2021年产值将提升至50亿元,未来将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青山工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和青山工业一样,如今越来越多璧山企业瞄准产业链高端开展技术攻关,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新业态乘势而上。截至目前,该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了47%,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2.95%。

  “结合时代发展,我们将紧扣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打造一批产业链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璧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璧山紧盯行业发展需求,发起成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筹备成立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成果转移转化等创新联盟,并探索推行产业集群“群长制”和产业链“链长制”,聚合全国乃至全球相关创新资源,源源不断为产业体系迭代升级赋能。

  蕞近,创力国际新型绿色建材产业园项目负责人正忙着跟进产业园建设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

  据璧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今年1月璧山领衔引入的高端装备制造重点项目之一,随着该项目的建成投用,将进一步整合市场资源,促进贸易发展,形成总部经济效应。

  “我们将立足重庆第二国际机场临空产业生态区,总投资70亿元,建成后形成百亿级交易市场。”创力国际新型绿色建材产业园项目负责人介绍。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高精尖缺”和价值链“前端”项目不断集聚,与璧山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完善配套密不可分。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是优化创新环境的一环。璧山区相继出台了《璧山区鼓励科技创新二十五条政策(试行)》《璧山区质量品牌和知识产权资助办法》,针对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具体配套措施,力争在关键技术、关键工艺、环节等领域取得原创性成果。

  “璧山正以深刻的创新基因,为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璧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区域发展行进到拼“生态”的当下,打造创业者乐园、营造创新者天堂,持续优化发展环境,让人才乐业安居、产业茁壮成长,已成为璧山聚力发力的焦点。目前,璧山区已初步构建起文化、人才、研发、产业、金融“五大创新生态”。

  其中,针对科创投入高、融资难问题,璧山创新实施基金引导,采用“资金变基金”“间接补”“后补助”等资助方式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通过创立、整合工业企业、中小微企业流动性信用贷款风险补偿、中小微企业转贷应急周转资金、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等“八大资金池”,已累计实现融资31.6亿元,支持企业305家。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近年来,璧山以“近悦远来”为目标,打造“引育用留”全链条,引才成效明显。去年全年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前沿行业创新人才1100余人,居全市前列。

  从实验室到车间,从科创平台到企业园区,从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再到丰富服务、政策供给,如今的璧山创新主体的内在力量正在加速蓄积、喷薄释放,正描绘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美好前景。

  到2025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家,科技型企业达到2000家,培育国家级双创平台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到2025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提高到3.5%,高新区排名力争进入全国一梯队。

  到2025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成为在西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生成示范区。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重庆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已吸引1600余名科创人才入驻

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已吸引1600余名科创人才入驻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27日17时讯(通讯员 赵鹏)作为重庆市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平台,两江协同创新区坚持“科创+产业”为导向,突出产业创新示范,正加速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目前,40家国内外一流大学大院大所,110个“硬核”科研团队,高端创新人才1600多人驻扎于此。   科创空间环湖排开,明月湖畔风光秀丽,“五分钟科研生活圈、十分钟生态体验圈...

中新科技合作园区花落重庆意味着什么

中新科技合作园区花落重庆意味着什么

  ▶未来3年,重庆两江新区将探索与新加坡联合打造中新(重庆)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标杆园区,带动深化与东盟国家在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发展等领域务实合作   ▶该项目为何落在重庆?源于重庆与新加坡扎实的合作基础   ▶中新科技合作园区建设,有助于双方携手开展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等,有助于在科技领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   ▶高水平...

亿翰产城园区周刊(1229-14)中金湖北科投光谷REIT获上交所受理广州工控汽

亿翰产城园区周刊(1229-14)中金湖北科投光谷REIT获上交所受理广州工控汽

  1.12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回落   2.10部门发文着力解决国家级经开区制造业发展所需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要素瓶颈制约   3.发改委、科技部:三年内培育一批绿色技术创新“小巨人”   4.【上海】上海:“十四五”期间开展首批100个市级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创建   5.【上海】上海普陀发布“普陀科创十条” 科...

何建伟:建议铜梁科创新城大学园区纳入西部(重庆)科学城一体化

何建伟:建议铜梁科创新城大学园区纳入西部(重庆)科学城一体化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进入新时代,如何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2022年重庆两会期间,重庆市政协委员、铜梁区政协主席何建伟带来了《关于将铜梁科创新城大学园区   纳入西部(重庆)科学城一体化建设的建议》,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为区域内提供大量高素质创新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

六中全会精神在基层|重庆两江新区:“科创+产业”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六中全会精神在基层|重庆两江新区:“科创+产业”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生态怡人的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已有35家科研机构落户。(重庆两江新区供图、视频)   新华社重庆11月19日电题:重庆两江新区:“科创+产业”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在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副主任胡善清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后,决心进一步加快建设中心的多个重点实验室。“我们中心党支部头部时间组织学习了六中全会精神。六中全会再次强调...

助力数字重庆建设!重庆又一科技园开园

助力数字重庆建设!重庆又一科技园开园

  5月13日,位于重庆渝北的仙桃数据谷再一次迎来发展机遇,燕园科技创新园在此开园。科技园首批签约的企业包括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首都高校科技信息联盟、山海经研究院、北大宝玉石鉴定中心等,将赋能重庆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人才培养,助力数字重庆建设。   燕园集团长期深耕完善产业生态链,打造科创、教育、医疗、大健康产业新高地,并依托北京大学优质资源,根据地方产业发展...

南岸区:智博会开幕在即 一大波青少年科创“干货”精彩回顾

南岸区:智博会开幕在即 一大波青少年科创“干货”精彩回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22日20时03分讯(韦燕)8月23日至25日,2021年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简称2021智博会)将在重庆悦来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自2018年开始,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三届,本届智博会继续沿用“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主题,吸引了众多科创爱好者的积极参与。   在科技创新愈发受到重视的今天,南岸...

去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321件

去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321件

  重庆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 (首席记者 张亦筑 实习生 冉罗楠)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1年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近年来,重庆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2021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21件,同比增长16.7%,实现“十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