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科技合作园区花落重庆意味着什么
▶未来3年,重庆两江新区将探索与新加坡联合打造中新(重庆)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标杆园区,带动深化与东盟国家在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发展等领域务实合作
▶该项目为何落在重庆?源于重庆与新加坡扎实的合作基础
▶中新科技合作园区建设,有助于双方携手开展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等,有助于在科技领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提升新质生产力内在动能的前提和基础。中新科技合作园区的出现,与此不谋而合
近日,一则重要消息在国内“开放圈”引发广泛关注。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3月17日发布的《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未来3年,重庆两江新区将探索与新加坡联合打造中新(重庆)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标杆园区(以下简称中新科技合作园区),带动深化与东盟国家在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发展等领域务实合作。
国家层面规划的中新科技合作园区,为何选择落在重庆、落在两江新区?对重庆的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区域合作会带来哪些利好?
新加坡已经成为重庆主要外资来源地之一
中新科技合作园区到底该如何界定,目前尚无准确说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市商务委(市中新项目管理局),还是两江新区,或是相关的外贸协会、商会等,均表示是首次接触到这一概念。
“《行动计划》既然提出‘探索’,就说明需要我们自己去深入挖掘。”重庆市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罗亚认为。
在罗亚看来,中新科技合作园区的名字,基本确定了下一步工作的框架——中新两方携手,以重庆为主要承载地,加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协作。
该项目为何落在重庆?不少受访者认为,这源于重庆与新加坡扎实的合作基础。
2015年11月6日,中国与新加坡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以下简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落户重庆。自此,重庆与新加坡的交集日益频繁起来。
一开始,渝新双方以航空、物流、金融、信息四大领域为重点,实现了一系列重大合作,陆海新通道、中新大数据通道、中新金融峰会等,便是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探索而出的成果。
而后,渝新双方又在文旅、商贸、农业、环保等领域拓展合作空间,打造了“重庆·新加坡体验周”“新加坡·重庆周”等活动。截至2023年底,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渝新双方累计签约政府和商业合作项目291个、总金额256.5亿美元,金融服务项目260个、金额308.6亿美元。
如今,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在重庆落地已有8年多,它不仅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金名片”,也让重庆与新加坡亲密无间。两江新区正是重庆建设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核心承载地。
两江新区现代服务业局副局长李国强表示,截至2023年底,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两江新区累计签约项目61个,签约金额109.8亿美元;实际利用新加坡外资1.5亿美元,约占全市总实际利用外资15%。新加坡已成为两江新区乃至全市外资主要来源地之一。
“这是一次新的合作契机。”新加坡国立大学重庆研究院院长王家功认为。此前,新加坡国立大学与两江新区合作成立了新加坡国立大学重庆研究院,推动渝新双方在科技创新、产业孵化、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比如2023年10月举行的中新科技交流与创新大会上,新加坡国立大学与长安汽车签约,双方将共建新技术实验室,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电池等领域进行联合攻关。
王家功认为,中新科技合作园区这一概念提出后,中新双方更方便共同开展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等,通过科技领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实现双赢。
机遇还不止于科技创新领域。“重庆与东贸的经贸结构,是以贸易为主,投资类很少。”罗亚分析,这种贸易和投资结构的不平衡,也反映出双方在科技创新上的不足,互为需要的产业产品还没有充分开发。
他举例说,东盟在基础设施方面需求很大,这也是重庆的强项。未来,重庆应该跳出基建产品的局限,着眼于充电桩、5G通讯网络等新基建。这些,既是重庆的强项,也是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未来需求的重点,双方合作大有可为。
“新加坡是东盟对华投资的大头,这个园区既然要做标杆,那示范意义就很明显。”罗亚说,这对重庆加速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是明显的利好。
重庆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王济光则认为,这也是重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机遇。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提升新质生产力内在动能的前提和基础。”王济光说,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重庆应当树立协同观念,在深化改革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促进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其中,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经开区等开放平台具有明显的创新资源优势,各地区可以依托这些平台,探索形成具有地域特点的国际合作综合创新体系,形成以新质生产力为主体动能的产业集群。中新科技合作园区,便与上述情况不谋而合。
记者注意到,对于中新科技合作园区该如何打造,重庆各相关部门、机构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王家功表示,要建设好这个园区,重庆首先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然后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而提高园区的整体竞争力。重庆市政府应该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做好相关功能配套,为园区的企业和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持。
“新加坡国立大学重庆研究院,将为渝新双方联合探索打造这个园区搭建一座桥梁。”王家功说,下一步,研究院将为渝新双方搭建更完善的沟通渠道,并深化现有合作,助力园区建设。
目前,该研究院已经与七腾机器人、马上消费、埃克斯工业等9家重庆企业签署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深化重庆与新加坡之间的科技创新交流。未来,该研究院还将在智能制造、新能源、先进材料等领域加强与两江新区乃至全重庆的合作。
“未来,我们可以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以中新科技合作园区为载体,搭建一个渝新交流平台。”罗亚说,届时,重庆人才与技术都可以走出去,去学习与交流,与世界接轨,推动重庆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两江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向悦文表示,目前,新加坡新钶电子中国西部总部及研发中心、万国数据重庆数据中心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已经落地两江新区,随着中新科技合作园区建设的推进,两江新区会引入更多值得学习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也会引入更多全球创新资源,加速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很有信心,中新科技合作园区会成为世界级科技创新园区。”王家功表示。
济南老街巷为“假日经济”注入新活力
致敬英雄 告慰英魂 总书记这样缅怀革命先烈
近观|这件“有意义的事” 总书记连续十余年身体力行
家国永念|祭忠魂 颂英烈:传承家国情怀
运-20飞行员讲述志愿军烈士遗骸的归家之路
赏花热 采茶游 中式风——清明文旅消费一线
百日咳,成人也会“中招”吗? 科普时间
公祭轩辕黄帝,体认身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使命
中国正能量|以身作则敢于担当,他们传承榜样精神
中老铁路磨憨站让边陲小镇走上“快车道”
研究表明甲烷减排技术国际共享须加强
结果表明甲烷减排技术全球发展趋势与甲烷排放量不匹配。
2024-04-03 10:18
今年强对流天气偏多偏早,如何应对
公众应及时关注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在收到强对流天气预警时,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大风等带来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2024-04-03 09:51
一部手机“装”着7000亩农田
带领13人团队,用各种智慧农业软件,把4个合作社的7000亩农田打理得井井有条。
2024-04-03 09:44
包括奇迹鸟类、鸽鸨类、陆鸟类和一个全新的类群——‘元素鸟类’。
2024-04-03 09:28
延伸林下经济产业链条,提高森林食品附加值。
2024-04-03 09:27
森林食物已成为我国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重要农产品
2024-04-03 09:25
【光明时评】新增专业智能化特色化释放的信号
24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目录内专业达816种。
2024-04-03 09:22
【天南地北春潮涌 】有了联合体 创新无“围墙”
携手攻克困扰行业多年的技术瓶颈——稳产“超级铜”。
2024-04-03 09:21
失败,研究;再次失败,继续研究……1995年,刘中民带领团队完成了“合成气经由二甲醚制取烯烃工艺”技术年产60吨烯烃的中试试验。
2024-04-02 09:54
色泽艳丽的服装、演员的一颦一笑仿佛近在咫尺,视觉效果令人震撼。
2024-04-02 09:49
春耕一线,聚焦农业生产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生产实际,各地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让农民种粮更省心省力。
2024-04-02 09:48
百日咳治疗方式包括一般治疗、抗感染治疗和对症治疗。
2024-04-02 09:36
湖北郧西发现丰富泥盆纪珊瑚化石
泥盆纪珊瑚化石对探讨全球古地理、古气候、古海洋生态系统演化和海洋珊瑚礁及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大科学意义。
2024-04-02 09:35
高科技不可少 “老套路”也要用
这对育秧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通过设施化、精细化的集中育秧,才能培育出宜机插、宜密植的高品质秧苗。
2024-04-02 09:52
难点、堵点、卡点常常也是突破点,遇到困难多跟自己较劲,过硬本领就这样一点点打磨出来,事业就在一次次的突破中不断开拓。
2024-04-02 09:50
努力开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
不断打造具有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
2024-04-02 09:47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重视的几个理论问题
我国是全球较早认识并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国家之一,重点在数字化和绿色化两个层面强化科技创新和促进生产力发展。
2024-04-02 09:46
黄河流域在建装机蕞大水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
标志着黄河上游青海段首个千万千瓦级“水风光蓄”多能互补全清洁能源一体化项目的核心工程向全面投产迈出了关键一步。
2024-04-02 09:43
在安徽工程大学的校园里,记者跟着学生张亮,走了一遍他的上学路。
2024-04-02 09:37
【光明论坛】创新农业科技,助力春耕备耕
建良田、供良种、配良机、推良法是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的关键。
2024-04-02 09:33
版权声明:本文由重庆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