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区(生物医药)被认定为市级重点关键园区 巴南大健康产业加速发展
新华网重庆11月11日电(袁启芳)10月25日,巴南区(生物医药)被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认定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唯一的市级重点关键园区,成为带动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近年来,巴南区加快重庆国际生物城建设,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聚合生物医药产学研创新资源,完善产业链、生态链,培育壮大“健康+”产业体系,加快打造千亿级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2019年,该园区被纳入了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重庆高新区拓展园。
园区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产业提档升级工作。2021年前三季度,生物城累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85.42亿元,同比增长17.0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96亿元,同比增长31.35%。新签项目15个投资额149亿元,重庆市首个MAH持牌人项目、100亿级预防性新型疫苗扩能项目、P3实验室和模式动物中心等一批“金鸡蛋”项目签约落地。
到2021年9月,园区已累计引进生物医药项目90余个,协议达产产值逾千亿元,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巴南(生物医药)被认定为重庆市级重点关键园区后,我们将坚持创新驱动、特色引领,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提升链群发展水平为核心,着力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重庆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10月11日,重庆国际生物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正式获批设立2021重庆海智工作站。
近年来,重庆国际生物城围绕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聚集,集中力量招才引智,培育产业发展“智力引擎”。目前,已聚集海内外人才3000余名,其中,高层次人才300余名。包括全职在区工作的硕士研究生112名,全职在区工作的博士研究生31名,柔性及合作等其它非全职在区工作的博士研究生160名。培育项目团队50余个、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3个、“区创新争先团队”1个、“区十佳科创团队”2个、“区人才示范工作单位”2家。同时,与国内生物医药及相关领域的10余名两院院士开展合作交流。
人才的快速聚集,为生物城科技创新注入了不竭动力。目前,巴南在创新药物方面已领跑全市,宫颈癌疫苗、白介素-17、口服紫杉醇、长效胰岛素等12个创新药物进入临床,全市占比近半。
在10月22日巴南区召开的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巴南区提出,将按照“药、医、游、养、健、管”一体化发展路径,将打造巴南成为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下一步,巴南区将围绕“大健康+古镇”“大健康+温泉”“大健康+老院子”“大健康+旅游”多个方面,推动优势资源与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重庆国际生物城所在的巴南木洞有着千年历史,古镇老街与桃花岛、中坝岛隔江相望。古镇、长江、江心岛、生物新城,一幅独具特色的山水画卷正在加速成型。
“我们将统筹推进“一城一镇两岛”规划,以木洞江湾为核心,联动周边地区,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该负责人表示。
据悉,木洞江湾突出山水特色,聚焦“医养”,统筹两山(明月山、天坪山)、两岛(木洞中坝岛、桃花岛)、两镇(木洞古镇和规划医养小镇),引入国内外优质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机构,提供健康管理、抗衰修复、亚健康调养、慢性病诊疗、精准医疗等专业服务,打造大健康产业核心区。周边镇街聚焦“食养”“温泉康养”“人文体验”“森林康养”“运动康养”“生态康养”等,加强与木洞江湾的联动。
“当前,我们正在市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推进总体规划、先试先行政策、三年行动计划的制定完善工作,紧扣生物医药大健康场景,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环境提档、产业集群扩能,着力推动产业大发展、形象大改变,助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庆大健康产业品牌。”该负责人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由重庆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