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重庆工厂被爆停产_车家号_发现车生活_汽车之家
哈喽大家好,这里是迷糊侃车大家一起来聊车。
据相关媒体报道,北京现代重庆工厂或已处于停产状态。
将位于北京顺义地区的头部工厂出售给理想汽车后,但北京现代产能过剩的烦恼依然存在。北京现代一位知情人士向媒体表示,“北京现代重庆工厂现在没有产量,大部分工人都在放假,从去年12月份就已经停产了。”针对以上报道,北京现代方面回应,没有收到任何关于停产的内部文件。
北京现代知情人士回应媒体称,“重庆工厂是部分产线停工了,工人正在休假,但是发动机工厂、进口车型生产线等等还在运转中,所以说工厂停工的说法并不准确。”此外,知情人士透露,重庆工厂确实有逐步停产小型车、转而生产效益较高大型车的打算。
此前,有报道称,理想汽车的第三工厂或已敲定落户汽车重镇重庆。
据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网公布,重庆两江新区水土组团A分区A16-8地块完成成交,成交时间为2022年1月27日。该地块土地面积为113.34万平方米,成交价4.3069亿元,受让方为重庆车之渝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土地使用条件的产业类别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工商登记显示,重庆车之渝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12月9日,注册地址为重庆两江新区龙兴镇两江大道618号,该公司由重庆理想100%控股。不过理想汽车表示,理想在重庆的新工厂与北京现代重庆工厂无关。
资料显示,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在2002年就进入中国市场,先后成立了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以及现代商用车三个整车制造企业,仅用了五年时间就达到了年产百万的水平。由于北京现代年销量一直维持在万辆以上,于是便开始加快工厂建设以适应市场需求,本来拥有五大工厂,除了已经卖掉的位于顺义的头部工厂外,还在北京拥有两座工厂,在重庆和沧州各有一座工厂。公开数据显示,五大工厂的产能约为165万辆,其中重庆工厂于2017年建成,总投资83.9亿元,整车年产能30万辆,主要投产瑞纳、昂希诺、菲斯塔以及ix25等车型,而这一年北京现代开始走下坡路。
在2016年之前,北京现代一直凭借高性价比占据国内乘用车市场,2013-2016年销量分别为103万辆、116万辆、106万辆和114万辆,并在2016年达到历史巅峰,在当时也算是十分有存在感的合资车企之一。但是自2017年以来,曾经连续四年销量突破百万辆的北京现代陷入了销量的滑铁卢,2017年-2020年销量分别为755659辆、782163辆、685126辆、384782辆,至今未能扭转颓。
2021年,北京现代累计销量仅约为38.5万辆,较上一年继续下滑23.3%,不但没有实现2021年初设定的56万辆的销量目标,目标完成率也仅为68%。
2021年意味着北京现代的产能利用率仅22%。为此,北京现代开始优化产能,将北京顺义一工厂卖给了新势力车企理想汽车。2021年10月,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工厂已经在北京市顺义区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60亿元,预计2023年9月建成投产,投产后一期将实现年产10万台纯电动汽车的产能。当然,即便是卖掉北京顺义一工厂,北京现代的产能仍然严重过剩,于是又开始传出现代汽车将出售其它工厂的消息,此前,北京第二工厂也传出将由小米汽车接手,不过北京现代内部人士对此传闻予以否认。
而此次重庆工厂停产传闻的来由,上述知情人士分析:“前不久,某些供应商的资金链出现问题,因此个别产品的供货被迫中断,间接导致一些车型被迫停产,传言就流出来了。”
对于重庆工厂的未来,该人士表示,当前正在做产品结构的正常调整,而产能优化的途径“是合作代工还是做新能源汽车,目前还不确定,都在讨论中。”
北京现代的困境几乎是当前所有韩系品牌在华面临的共同难题,同为韩系车的另一家在华合资企业东风悦达起亚的表现也不容乐观,中方合作伙伴之一的东风汽车集团已经退出。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16年~2021年,韩系车在中国乘用车的市场份额依次为7.35%、4.63%、4.98%、4.7%、3.8%和2.4%,连续五年下滑。而今年1月份,韩系乘用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更是跌至1.7%。
销量下滑中,北京现代人员调整、工厂停产的消息时有出现。2021年10月份,理想汽车宣布北京绿色智能工厂在北京市顺义区正式开工建设,这是利用原北京现代头部工厂建设纯电动乘用车智能制造工厂,改扩建总面积达27万平方米,整个项目投资超过60亿元。头部工厂是北京现代在华的首个工厂,于2002年正式投产,作为中国加入WTO后引进的首个合资汽车企业,一度受到外界的关注,该工厂在鼎盛时期的年产量约为30万辆。
为了扭转颓势,北京现代推出多款新车,包括伊兰特、全新索纳塔、途胜L、ix35、库斯途等多款车型,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仅伊兰特取得阶段性成功,月销量基本稳定在万辆以上,其今年1月销量为14657辆,是现代汽车乃至韩系车企在华销量蕞高的车型。此外,ix35在1月销量为8626辆,途胜为5076辆,其它车型销量一般。业内认为,北京现代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在战略及车型上进行创新,且国产化进程较为缓慢,同时推出过多雷同的车型,导致其在营销资源分配不均匀的同时,无法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这使北京现代一度错过自我革新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汽车集团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领先的地位,但在中国市场近几年却十分疲软。数据显示,2021年度现代汽车全球销量为389.10万辆,同比增长3.9%,加上起亚汽车的市场销量,现代汽车集团在全球市场中排名第四,仅次于丰田汽车、大众汽车集团和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但在中国市场表现却十分疲软,仅36万辆。业内认为,中韩双方的博弈在管理上会造成内耗,这使北京现代未能及时跟上市场节奏的变化。
据媒体报道,北京现代有可能在酝酿合资股比变动的事情,现代汽车集团正着手提高其在华合资公司北京现代中的持股比例,或者效仿起亚在新合资公司中的角色定位,谋求获得更多的主导权。不过,北京现代方面表示,现代没有调整北京现代合资股比的计划,中韩双方的合资合同2032年才到期,而现代中国则称“不清楚此事”。
提到韩系车,在国内常见的品牌主要是现代和起亚。曾几何时,年销百万辆的伊兰特四代同售,为什么近几年韩系车在中国卖不出去了呢?
1、产品细分定位和更新换代速度跟不上市场节奏。比起德系车、日系车在中国的全面布局,起亚和现代似乎只生产主流家用车,其豪华品牌捷尼赛思在中国的存在感更是极低。现代蕞具代表性的车型伊兰特改款已是2020年的事。但今年推出的MPV现代库斯途和起亚嘉华在国内市场有极大存在感。
2、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与国产车相比,性价比不占优势。比起德系、日系车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和研究,车型基本都是原版进口,并没有依据中国市场的需求做出本土改变。
3、韩系品牌好感度不高。萨德问题后,中国与韩国关系降到冰点。加上近两届冬奥会,韩国的国家形象在国内降到低谷,导致韩系品牌的受欢迎度大大降低。
4、新能源产品短缺。目前新能源车也是大势所趋,也是各品牌的必争之地。奥迪直接与一汽合作成立了专门生产新能源车的工厂。反观现代,目前只有三款新能源车在售。起亚也只是在燃油车的车型上进行改版。
中国市场再大也容不下几百家车企,无论是自主品牌、合资品牌都将面临严峻的市场考验。市场也是公平的,蕞终留下来的只会是那些有技术、有资本的车企,某些品牌的倒下和退出都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这也有助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而现阶段蕞重要的是改变。
版权声明:本文由重庆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