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村的小康故事176】天印村:“后进”翻身奔小康
深秋时节,漫步在重庆市潼南区塘坝镇天印村,只见一条条道路干净宽敞、一幢幢楼房错落有致、一片片枳壳长势喜人、一口口鱼池整齐排列、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充满了勃勃生机。
如果说这是天印村丰盈的“里子”,那么它的“面子”同样光鲜。全国首批绿色村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重庆市“十大特色乡村”、重庆市首批美丽宜居乡村、重庆市乡村振兴先进集体……******每张名片的背后,无不折射出天印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勾勒出圆梦小康的画卷。
天印村位于马鞍山下、琼江河畔,因村中巨石朝天坐落,形似一枚翻转的印章而得名。全村幅员面积8.6平方公里,总人口4326人。
今天的“明星村”曾是远近闻名的“后进村”。老党员何韦帆一语道破落后缘由:“还不是因为支部班子不强!大家心思各异、七拱八翘,对内没有凝聚力,对外没有号召力。”
奋进小康必须选好“领头羊”。镇党委把目光瞄向外出打拼多年的企业家何长春,何长春富有管理经验,热心公益事业,在村里有很高的威望。经过反复上门动员,何长春把公司交给儿子打理,于2015年返乡担任天印村支部书记、村主任。
为改变天印村落后面貌,何长春紧扣“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五个方面下功夫,迅速把村“两委”拧成一股绳。他与大家一道敲房门开心门,走田坎进心坎,找准“症结”,打通“关节”,带领村民定规划、绘蓝图,跑资金、要项目,兴产业、修道路,短短几年时间,让天印村彻底“改头换面”。
“头雁工程”引回支部书记的同时,“领富工程”引来致富能人,“育雏工程”引进各类人才,18名外出创业者回乡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餐饮业,7名大学生反哺家乡、扎根奉献。
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天印村出现了“房空置、地搁置、人闲置”的现象。
“走出去受累,既忧心工作,又担心家人;待在家受穷,土里刨不出‘金果子’。”谈起曾经的打工生涯,村民姚舜祥满是辛酸。
没有产业既留不住人,也稳不住心。天印村依山傍水、土地肥沃,通过深入调查,村“两委”决定发展药材种植和水产养殖,大家一边走村串户做动员,一边牵线年,天印村引进古传、印天湖2家现代农业公司,发展枳壳5000余亩。同年,丰之源生态农业公司入驻,年初加工柠檬6000吨,产值超2500万元。天印村因势利导,成功引进规模农业企业6家,成立专业合作社3个,建成西南蕞大的标准化枳壳基地、重庆市小龙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村民不仅依靠流转田地拿到丰厚租金,而且可以就近务工获得可观收入,一度撂荒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一度冷落的村庄重新集聚人气。
在做优一产的同时,天印村发挥“两条高速”辐射、“两条国道”贯通优势,规划建设中小企业集聚园区,发展柠檬、花椒、中药材、小龙虾等初加工及物流业,解决了农产品“即摘即卖”“即采即售”的问题,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已入驻企业10家。
2020年4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重庆·潼南首届生态小龙虾节在天印村开幕,“一只小龙虾,千万人打卡”,网上网下热闹非凡。同时,天印村修复旧居院落1200平方米,发动村民捐赠农耕农具230件,建成潼南区首个乡情陈列馆。用好全国首批绿色村庄等美景,做好森林老腊肉等美食,适时推出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50000余人。
目前,天印村已形成药材、水产等主导产业,未来将延伸旅游、电商、康养、文创等领域,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产业发展起来后,村里有两大明显变化:一是回村的人多了,因为家门口就可以务工;二是惹是生非的人少了,大家都到地里打工挣钱,没空说闲话、扯闲事。”村综治专干何恒高兴地说道。
“过去,如果有人大晴天还穿着雨靴去塘坝镇赶集,不用开口问,那一定是天印村的。”村民张永洪的一句玩笑话,形象地说明了过去天印村的道路和环境很差。
美丽乡村要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天印村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头场硬仗,探索推行“五六七”工作机制,打好组合拳,赢得攻坚战。
“五”是指“五个一”机制,即开好一轮院坝会、搞好一场大扫除、组建一支先锋队、评选一批示范户、美化一方农家院。重点围绕环境整治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召开院坝会297次;发动村民全家上阵,每周开展一次彻底的大扫除,累计清理垃圾、淤泥160余吨;以党员干部、村民组长、青年团员、公益岗位为主体,分居民点建立网格长34名;每季度开展“蕞美庭院”“清洁住户”评选,利用公开栏、院坝会等宣扬公示并给予奖励;集中采购花草种子,分发农户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等播撒种植,打造各具特色的家庭小花园。
针对农村常见的土灶、旱厕、电线“蜘蛛网”、畜禽“满山跑”等难题,天印村有的放矢、精准施策,落实“六改”措施,即改厨改厕、改水改电、改气改路,同时治乱搭乱建、治畜禽散养、治危旧房屋。目前累计改厕289户,改厨70户,安装自来水和天然气577户,建设圈养鸡鸭舍64个,安装路灯90盏,提升旧房品质398户。
为防止制度落空,天印村制定了“七个好”标准检验成效,即家具摆好、衣被叠好、农具放好、柴草堆好、畜禽管好、卫生搞好、环境护好。如今的天印村,路平灯明、水清塘净,绿树成荫、花草相伴,是名副其实的美丽宜居乡村。
短短几载,天印村已今非昔比。在村“两委”的带领、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天印新村已然破茧成蝶、华美呈现。(作者单位:重庆市潼南区塘坝镇党委)
原标题:《【咱村的小康故事176】天印村:“后进”翻身奔小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版权声明:本文由重庆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