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从十三五发展看未来城市建造
“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万亿元,年均增长7.5%,累计实现增加值1.25万亿元。全市建筑业从业人数超过285万人,约占全市就业人员总数的16.5%,创造GDP的10%,就业人均创造GDP低于社会平均。
建筑业企业总计13384家,其中特级资施工企业6家,一级及以上施工企业754家。全市工程监理企业共计138家。综合甲级设计企业2家。
2020年共吸纳本市农村劳动力100.3万人,占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51.7%。全市共培训建筑工人42.85万人;培训农村建筑工匠13070人。
全市共有注册建造师51418人,注册造价工程师5100人,注册监理工程师4546人。注册建筑师845人、注册结构工程师1161人、其他勘察设计工程师2319人。培训装配式建筑工人1434人;培训高技能人才8813人,特种作业人员32260人,检测人员4007人,共发放“安管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83455个。
成功创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实施装配式建筑1500余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15%以上。
发布《重庆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建立产业培育顶层设计,培育建成6个国家级产业基地、28个市级产业基地。形成混凝土部品部件生产企业16家、年产能235万立方米,钢结构构件生产企业13家、年产能241万吨,内隔墙部品企业19家、年产能2425万平方米的现代建筑产业集群。
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实现“一个窗口”接件、出件率100%,“一张表单”落实率100%。批服务事项及申报材料精简率50%以上,审批时限压缩一半以上。实施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差异化缴纳政策,推行银行保函缴纳制度,实行“告知承诺制”。全市建筑领域累计减免工资保证金284.9亿元。
2021年重庆建筑总产值排名12位。2021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293079亿元。江苏以38244.49亿元的成绩继续头部,浙江和广东2个均超过2万亿元。建筑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还有湖北、四川、山东、福建、河南、北京、湖南和安徽8个省份。
建筑业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没有完全改变,工业化信息化程度较低、装备技术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高能耗高污染、劳动效率低、建筑品质不高。
生产组织方式分裂。当前EPC、PPP、DBO等一体化开发模式普及率较低。通常一个项目分割为不同阶段单一处理,咨询、规划、设计、施工、室内、运营招商、物业管理,分属不同公司和主体。项目的统一性目标执行错位,设计、建造、运营责任目标分裂不一致辞。
数字化治理不够:建筑市场各管理环节没有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市场监管制度不健全、监管力量薄弱,建筑市场监管不到位,监管手段还需创新和完善,监督治理现代化水平还不够高。
企业数字化建设较低:当前建筑行业整体上,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行业应用、数字化解决方案、数字化营销等,比较初级。洒香也怕巷子深,缺少行业融媒体中心建设,对地区性重在研发、技术、项目进行推广和宣传。企业内部来看,管理整体性不足、人才资源利用不足、缺少有较激励机制。
建筑业,是古老而厚重的行业。其建造方式、建材、场景,从根本上,没有大的变化。应该加强行业咨询媒体的建设,将政府机构城市发民决策、城市建设、行业机构和城市居民,联动起来,形成一个统一发展的城市生命体。
加快推进建筑行业数字化建设,推进行业之间互联互通,信息、研发、技术和重大项目的共享和合作。推进基础研究和微创新的积累,建立生机活力的行业互动市场。
重庆当前工业化、产业化程度不高。目前尚未形成建筑行业产业聚集区,以专业化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园载体较少。
专业类产业园,有利于提高行业内生机制和核心竞争力的产生。加强同类协同研究、和异类业务协作共进。
由不同专业类产业园集合而成的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行业成熟和高度发展的典型特征。
重庆拥有丰富而卓越的制造业基础,在建筑行业尚未形成建筑+装备的核心优势工业级产品出现。应大力扶持跨界协作,打造重庆新型建造专业装备生产基地,支撑行业新型建造模式走出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国内又一地拉响警报!新增本土355,无症状高达5298,公交、地铁全停
东航5735航班这名女乘客太惨了!她老公在她后咒骂:“老天收了她!”
换台积电4nm!骁龙8 Plus或5月登场:小米12 Ultra首批搭载
Mac Studio+Studio Display体验:强到无法「安心摸鱼」
版权声明:本文由重庆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