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集中布局一批国际产业园 年销售有望达2200亿
近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国际产业合作加快建设国际合作产业园的通知》。
到 2020 年,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取得显着成效,初步建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企业加速集聚。引进集聚国内外相关企业 715 家以上,其中工业企业 428 家,现代服务业企业 287 家;全部企业中,外资企业 225 家。
经济规模扩大。年销售收入力争达到 2200 亿元,其中工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 1700 亿元;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销售收入超过 500 亿元。
创新能力增强。每个园区至少建成或引进 2 个研发机构,集聚各类研发机构 50 个以上;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2%;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 35%以上。
园区建设提速。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 1000 亿元;两江新区中韩产业园与中日产业园、长寿中德产业园、渝北中英产业园基本建成,其他国际合作产业园初具规模。
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前期合作效果、园区承载能力、发展意愿与潜力等因素,在两江新区、渝北区、沙坪坝区、长寿区、璧山区、垫江县有关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集中规划建设一批国际合作产业园,其他工业园区条件成熟时也可申报创建国际合作产业园。其中,各个产业园的具体布局为:
中德产业园 在两江新区、璧山高新区、西永综合保税区、沙坪坝工业园区、长寿经开区打造
进一步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推进国际产业合作,引导相关国家的企业集聚,发展时代特征显着的产业技术,形成完整产业链,加快建设特色明显、技术先进、产业集中的国际合作产业示范园。
加快引进发展智能装备、新能源及智能汽车、智能终端、信息技术、钟表计时、精密加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新型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
通过缔结中外友好城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参加国际经贸洽谈、举行双边交流活动等形式,推进与相关国家及地区政府、企业、组织的技术、产能、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国际产业合作平台和长效机制。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综合运用专业团队招商、委托代理招商、“走出去”并购招商、自主招商、创新与市场资源招商、中介平台招商、重点企业以商招商等方法,引进一批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关联协作型企业、配套加工型企业、生产服务型企业,每年都要有新的投资签约和开工建设项目。
加大力度推动相关产业的研发机构、龙头企业、关联协作企业、支撑平台向园区集中,一体化发展核心整机、关键零部件、品牌产品、上下游配套产品和相关生产性服务业,构建上中下游垂直整合、同类产品协同发展的完整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圈,着力提升产业的价值链和生命力。
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推动企业有效使用高端人才、先进技术、成套设备、关键工艺和智能化手段,加大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实力。
高标准统筹规划园区各项基础设施,科学合理布局。同时,高品质建设居住、商务、文体、教育、医疗等生活服务设施,打造宜业宜居环境。
每年滚动实施签约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建成投产达产一批重点项目,确保园区持续稳定建设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由重庆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