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急遏招商引资恶性竞争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员会新近披露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重庆各区县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无序竞争日渐混乱。
据称,为了吸引投资项目,当地一些地方政府不惜以超低价出让土地和滥用优惠政策,不仅损害国家利益,而且导致地方财政出现“虚脱”。
目前,这一问题已经引起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市长王鸿举明确表示,重庆将坚决抵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乡镇一级政府一律不得招商。
据重庆发改委提供的调查报告透露,重庆一些区县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打起了土地价格战。
目前,重庆市主城区工业用地出让金约20万元/亩,商业用地约30万元/亩,渝西和三峡库区工业用地的出让金为3万元~10万元/亩。但是,一些区县地方政府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办法,相互攀比导致地价走低。2004年,重庆市政府公布“十五”期间退出主城的工业企业名单后,铜梁、璧山、江津、黔江等地均组成招商团,动用各种手段相互打探土地价格。有的区县公开声称可为进场企业提供5万元/亩的地价,已经明显低于当地土地的成本价。
知情人士证实,部分企业利用区县政府急于引资的心理,以低廉的价格拿到土地后,直接或者变相倒卖,造成政府土地收益流失。
重庆市发改委调查发现,部分区县土地出让金本级财政留成部分的返还比例高得惊人,蕞高甚至达到80%。有的地方允许分期支付土地出让金,延长缴纳年限。有的地方甚至连土地整治成本都无法收回,令地方财政背上重负。
王鸿举市长就此直言:“现在,很多政府官员都染上了‘投资饥渴症’,小水泥、地条钢都成了招商项目。有的区县招来了倒卖土地的小老板,既浪费了土地,又败坏了重庆的名声。说白了,这是因为某些人存有给自己树碑立传的私心!”
重庆市发改委有关人士警告说,区县政府不惜成本血拼优惠政策,很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隐患。
由于外来投资总量较小,招商引资工作又是考核区县领导的硬性指标,一些地方对于招商项目“来者不拒”。这样一来,原定的产业布局和规划难以实现,产业之间配套能力也相当差,长远发展后劲堪忧,污染型项目的准入尺度也时有松动。
据称,一些地方政府提供的税收减免政策优惠期满后,部分投机性较强的企业往往选择易地发展,直接导致当地税源流失,就业机会大幅减少。
有关专家认为,重庆外来投资总量有限,客观上限制了各区县招商引资的空间。受到经济基础、地理区位、发展环境等因素制约,重庆的产业投资难以像东部地区那样出现“井喷”,区县招商引资竞争现象短期内难以避免。
这些专家提醒说,现行干部考核制度过分强调经济总量,也是导致血拼优惠政策的重要原因。在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是政府蕞容易调节控制的环节,外来投资自然成为相互争夺的重点。
区县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无序竞争日渐混乱,已经引起重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市经委主任吴冰透露,重庆市的招商政策将从政策招商向环境招商转变。
吴冰表示,优惠政策对外商的吸引力正在下降,西部地区实际吸收外资也在持续下降。重庆在对外招商引资过程中,迫切需要改变仅仅依靠优惠政策的模式。
此前,有关人士已经发出警告,优惠政策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有限,而且会带来不公平竞争、国家利益受损等负面影响。
在目前资源保障更趋紧张的条件下,重庆今后将打破“招商引资,土地先行”的传统思维定势,在土地存量、股权转变等方面多做文章。
据悉,在重庆实际利用的32.81亿元外资中,美国和欧盟成员国的投资规模明显偏小。相比而言,这些国家对外投资大多为资本密集型,单位投资较大,技术含量较高。为此,重庆将加大吸引欧美发达国家投资的力度,提高外资质量。
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同时公开表示,重庆市发展工业将不分内外资、不分国有民营、不分企业大小、不分本地外地和不分行政隶属关系,切实做好工业布局规划和结构调整、政策服务等紧缺服务等工作,为招商引资提供公平竞争、快速发展的空间。
版权声明:本文由重庆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