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合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1、重庆市合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二一年五月58 / 64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目 录前 言i头部章 总 则1第二章 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及面临的形势4头部节 土地资源利用状况4第二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6第三章 土地利用战略和目标8头部节 区域发展战略定位8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定位8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9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1头部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11第二节 各类用地结构调整11第三节 土地利用布局调整14第五章 土地利用分区和空间管制16头部节 土地利用综合分区16第二节 土地用途分区及其管制18第三节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23第六章 重点建设项目
2、用地布局26第七章 土地保护和整治27头部节 基本农田保护目标27第二节 土地整治目标与方案27第三节 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工程29第四节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目标30第八章 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31头部节 土地生态网络体系构建思路31第二节 重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32第九章 镇街土地利用33头部节 镇街土地利用指导思想33第二节 镇街土地利用基本原则33第三节 镇街土地利用调控方案33第十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41头部节 完善规划实施的行政措施41第二节 建立和完善规划实施的机制保障41第三节 强化规划管理的技术手段42第四节 加强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43附表44前 言合川区是川
3、东北、渝西北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是重庆市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板块。近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各项事业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合川区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规划期内全区土地资源的利用、开发、整治与保护作出了整体性、战略性的决策、安排和调控,发挥了宏观调控作用,现阶段已难以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全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统筹好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协调各部门和各行业之间的用地矛盾,为全区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用地保障,我们立足于2005年全区土地利用现状,根据有关法律、相关规划及重
4、庆市合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编制了重庆市合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提出了2006-2020年期间合川区土地资源利用战略定位、土地利用目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空间布局、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政策措施等。本规划是合川区土地利用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各项规划建设和国土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头部章 总 则一、规划目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要求,加强合川区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协调各部门用地安排,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用地需求。二、规划任务
5、对全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开发利用潜力、供需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研究,提出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的目标和方针;落实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本区的主要控制指标;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统筹安排各业用地;达到全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合理划定土地利用分区,确定各区相应的土地利用原则和限制条件,制定土地用途管制措施并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三、规划指导思想以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切实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按照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正确处理保护耕地与发展建设的
6、关系,把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重点,保持耕地占补平衡,特别要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本着提高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的要求,在保障城镇建设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其他建设用地。四、规划原则(一)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重点、求平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以土地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二)坚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耕地占补平衡,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三)坚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和城镇用地规模,切实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促进节约利用、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四)坚持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构
7、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预防和减缓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五)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五、规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重庆市土地管理规定等有关土地利用、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二)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及重庆市有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技术标准、规范。(三)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重庆市区县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修订)和重庆市区县
8、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审批办法(修订)(渝国土房管发2009633号)等关于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指导性文件。(四)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合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合川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重庆市合川区综合交通规划、重庆市合川区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等市级、区级相关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六、规划期限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规划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规划远期目标年。七、规划范围合川区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含三个街道和二十七个镇,总面积234321.5公顷。第二章 土地资源
9、利用状况及面临的形势头部节 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一、土地利用现状合川区位于重庆市西北部,地处川东平行岭谷与方山丘陵的过渡地带,全区土地总面积为234321.5公顷,平坝、丘陵、山地的面积比为3.181.415.5。(一)农用地农用地19326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48%。其中耕地110343.2公顷、园地9189.3公顷、林地29183.1公顷、牧草地73.0公顷和其它农用地44480.9公顷,分别占农用地总面积的57.09%、4.75%、15.10%、0.04%和23.02%。(二)建设用地建设用地26503.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31%。城乡建设用地22223.9公顷,占建设用
10、地总面积的83.85%,其中,城市用地2701.5公顷、建制镇用地1481.4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17227.6公顷、采矿用地349.3公顷、独立建设用地464.2公顷,分别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2.16%、6.67%、77.52%、1.57%和2.08%。交通水利用地3329.9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2.56%,其中,铁路用地327.1公顷、公路用地1674.9公顷、水库水面1280.0公顷和水工建筑用地47.8公顷,分别占交通水利用地总面积的9.82%、50.30%、38.44%和1.44%。其他建设用地949.3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3.58%,其中,风景名胜设施用地521.2公
11、顷、特殊用地426.4公顷和盐田用地1.6公顷,分别占其他建设用地总面积的54.91%、44.92%和0.17%。(三)其他土地其他土地14549.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21%。水域6128.5公顷、滩涂沼泽3235.1公顷和自然保留地5185.4公顷,分别占其他土地总面积的42.12%、22.24%和35.64%。二、土地利用特点(一)土地利用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性自然和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区域间土地利用结构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耕地主要分布在区域东北部、中部和西部的方山丘陵地带,包括香龙镇、肖家镇、龙凤镇、大石镇等。林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华蓥山一带的清平镇、三汇镇、土场镇等。工业和城镇等建设用地
12、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和城市组团。(二)人均耕地少,耕地有持续减少趋势2005年合川区人均拥有耕地0.1公顷,低于全国0.12公顷的平均水平,19962005年期间,全区耕地面积共减少11907.1公顷,平均每年减少1323.0公顷,减少量是上轮规划确定减少量(1400公顷)的8.51倍,年减少量是上轮规划确定年减少量的13.23倍。(三)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合川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不断提高。1997年合川区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为19.1万元/公顷,以后逐年稳步增长,2005年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9.08万元/公顷,是1997年的2.05倍,年均增长24%左右。建
13、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土地利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三、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一)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未来1015年,合川将建成渝西北的交通枢纽和能源基地,将成为成渝经济带、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新的经济增长极。城乡各项事业对用地需求将极剧增加。因此,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合川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合理进行面积增加和结构优化;另一方面,在人地关系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更要注重建设用地的内部挖潜,不断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同时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进一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二)农村居民点布局散乱,复垦整理力度小农村居民点用地缺乏规划,布局散乱;农村基础设施不配套,公益事业用
14、地较少。全区乡村共有约38.8万户(统计户),户均宅基地438平方米,按农村人口计人均207平方米,村庄内部闲置废弃地较多,宅基地利用不经济。此外,由于对农村居民点复垦整理起步较晚,加之相关制度不配套,整理难度较大。(三)水土流失面积大,土地退化污染严重全区15度以上的坡耕地占耕地总量的31%以上,多数缺乏必要的水利设施,坡面水系紊乱。全区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约1340.79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57.22%,年均土壤侵蚀总量981.28吨,冲走了大量肥沃的表土和养分,造成江河、塘库淤积,加重洪涝灾害。另外,水土污染比较严重,部分区域的耕地和水面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第二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
15、势一、战略形势随着“314”总体部署、“一圈两翼”建设战略的规划实施,合川区在规划为重庆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基础上,区域战略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区域发展和大区域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使得城镇和产业园区成为经济发展向农业辐射的桥头堡,合川区的新农村建设同时迎来成为典型示范区域的机遇。二、政策形势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提出了加快统筹城乡试验区建设,支持和指导重庆创新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模式,稳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等要求。国发20093号文的贯彻落实使合川区发展动力增强、有利于全区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的进一步优
16、化,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三、环境形势合川区正积极推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各项事业进程,这为全区在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框架下,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及布局,探索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和保障发展的用地模式以及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条件。同时,随着合川区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加强,各项建设对用地的需求必将迅速增加,在处理土地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时,需要更好地发挥土地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作用。第三章 土地利用战略和目标头部节 区域发展战略定位合川区是重庆市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板块,是国家级文物钓鱼城遗址所在地,
17、是川渝嘉陵江流域文化生态旅游区重要目的地。合川正努力打造中国知名旅游城市、重庆区域性中心大城市、重庆蕞美丽城市,未来1015年,合川将建设成为渝西北的交通枢纽和能源基地,将成为成渝经济带、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新的经济增长极。合川的城市发展要根据建设渝西北交通枢纽、中国西部交通要道、区域性中心城市、重庆卫星城市、国家级大城市来定位,抓住城市化、工业化、城乡统筹发展的主线加快发展,打造合川区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定位围绕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定位,强化节约和集约用地,统筹区域、城乡土地优化配置,正确处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提升土地
18、利用对合川区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发挥合川农业资源优势,重视农用地保护和加快特色高效农业基地建设,确保全区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重视合川作为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重点区域的产业特色,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必要的土地保障;提升合川区经济发展能力,保障新型工业发展用地;凸显生态保护功能,保障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重庆蕞美丽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一、加强总量控制,基本实现城乡建设协调有序发展注重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同发展,建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形成主城区中心镇重点镇一般镇的城镇布局体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2010年,全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2334
19、0.0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水平88平方米/人;2020年,全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24140.0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水平80平方米/人。二、强化土地投入强度,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和产出效益充分利用闲置和低效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节约集约水平,2010年,单位建设用地实现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9.50%;2020年,单位建设用地实现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7.00%。三、重点保障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用地规划期内,将新建兰渝铁路、襄渝铁路线、遂渝铁路线、合川永川城际快速铁路等铁路,新建三环高速公路合川段、合川外环等公路,实施包括草街航电枢纽、利泽航电枢纽、石庙子水库、花滩子提灌站等在内的水利
20、工程项目。新增交通水利建设用地指标应优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2010年,全区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4760.0公顷;2020年,全区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达到5860.0公顷。四、以优化结构为重点,统筹安排各类农用地按照土地利用适宜性进行农用地结构调整,强化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统筹安排各类农用地。2010年全区耕地保有量达到110210.0公顷,园地面积为9589.0公顷,林地面积为30510.0公顷; 2020年全区耕地保有量达到110750.0公顷,园地面积为10026.9公顷,林地面积为32013.1公顷。五、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到2010年,全区建设占
21、用耕地规模930.0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380.0公顷,耕地保有量110210.0公顷,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91700.0公顷;到2020年,全区建设占用耕地规模2190.0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700.0公顷,耕地保有量110750.0公顷,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91700.0公顷。规模期末全区耕地面积比基期年略有增加。严格保护划定的基本农田,并预留一定数量的基本农田用于满足规划期内不易确定具体范围的建设项目使用,包括难以确定用地范围的交通、水利等线型工程用地、不宜在城镇村建设用地范围内建设的项目、难以定位的独立建设项目等。六、加大土地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期内,逐步建立一批城
22、区污染和工业污染的治理设施,控制土地环境污染;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有林地面积,提高全区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治理水土流失,作好自然保护区、三江沿岸水土保持绿化带的规划和建设工作,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2010年,合川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5.50%,累计治理水土流失率达到83.00%,土地复垦率达到55.00%;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5.00%,累计治理水土流失率达到96.00%,土地复垦率达到80.00%。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头部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以“统筹协调城乡发展、节约集约土地利用、优化改善生态环境”为总目标,统筹安排全区各类用地。一、农用地规划期内,严格控制耕地减少,进行布局优
23、化调整,对中低产田土进行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和生产能力。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加强园地建设,促进园地规模化、特色化、生态化经营。通过三江六岸防护林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等重点营林、造林工程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二、建设用地保证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适度增加工业用地,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城镇规模的过度膨胀,集中发展重点城镇,通过建设用地的内部挖潜和合理安排来保障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通过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和农村居民点整理,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逐步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三、其他土地结合城市绿地空间营造和全区生态环境建设,复垦废弃地和灾毁地,适度开发利用各种其他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第
24、二节 各类用地结构调整一、农用地结构调整2005年,全区农用地面积19326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48%;2010年和2020年,农用地面积分别为191872.5公顷和19027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1.88%和81.20%。农用地内部结构调整中,耕地合理增加,园地、林地适度增加,牧草地减少,其他农用地有效减少。耕地2005年,全区耕地面积110343.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7.09%;2010年和2020年,耕地面积分别为110210.0公顷和11075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7.03%和47.26%。园地2005年,全区园地面积918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2
25、%;2010年和2020年,园地面积分别为9589.0公顷和10026.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09%和4.28%。林地2005年,全区林地面积29183.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45%;2010年和2020年,林地面积分别为30510.0公顷和32013.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02%和13.66%。牧草地2005年,全区牧草地面积73.0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3%;到规划期末,牧草地面积为零。其他农用地2005年,全区其他农用地面积4448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98%;2010年和202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分别为41563.5公顷和3748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26、的17.74%和16.00%。二、建设用地结构调整2005年,全区建设用地总面积26503.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31%; 2010年和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28100.0公顷和300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99%和12.80%。建设用地内部结构调整中,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增加,交通水利建设用地合理增加,其他建设用地小幅增加。城乡建设用地2005年,全区城乡建设用地面积22223.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48%;2010年和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23340.0公顷和2414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96%和10.30%。其中,城镇工矿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
27、采矿用地和独立建设用地分别由2005年的4182.9公顷、17227.6公顷、349.3公顷和464.2公顷调整到2020年的6366.6公顷、16210.0公顷、849.3公顷和714.2公顷。交通水利用地2005年,全区交通水利用地面积3329.9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2%;2010年和2020年,交通水利用地面积分别为3704.1顷和4560.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8%和1.95%。其他建设用地2005年,全区其他建设用地面积94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1%; 2010年和2020年,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1055.9公顷和1299.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5%和0.
28、55%。三、其他土地结构调整2005年,全区其他土地面积14549.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21%; 2010年和2020年,其他土地面积分别为14349.00公顷和14049.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12%和6.00%。其他土地内部结构调整中,水域面积由于草街航电枢纽工程淹没等增加,滩涂沼泽、自然保留地面积略有减少。水域面积2005年,全区水域面积6128.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62%;2010年和2020年,水域面积分别为6328.5公顷和6628.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0%和2.83%。滩涂沼泽2005年,全区滩涂沼泽面积323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8%;20
29、10年和2020年,滩涂沼泽面积分别为3035.1公顷和273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0%和1.17%。自然保留地2005年,全区自然保留地面积518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1%;2010年和2020年,自然保留地面积分别为4985.4公顷和468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3%和2.00%。第三节 土地利用布局调整一、设定国土生态屏障用地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安排生态屏障用地。加强对嘉陵江、渠江、涪江沿岸和华蓥山、九峰山、龙多山等自然生态用地的保护,实施三江绿化工程,开展生态林业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将钓鱼城半岛、城市公园等区域作为城市“绿心”,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
30、加强绿色通道建设,在交通干线两侧按要求布设绿化带。二、优先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规划期内,耕地主要布局在区域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包括云门镇、钱塘镇、龙市镇、大石镇、太和镇、隆兴镇、渭沱镇、双槐镇等,规划期末全区耕地数量比基期年略有增加。按照“确保数量、提升质量”的原则,结合国土整治规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范围,将原布局分散、农田水利条件较差、坡度大于25度的基本农田调出,将质量较高、集中连片且坡度较小的耕地调整为基本农田,调整后基本农田质量有所提高,到2020年全区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为91700.0公顷,主要分布在区域西部的太和镇、隆兴镇、渭沱镇、龙凤镇等和区域中部的钱塘镇、云门镇、大石镇等。三、保
31、障基础设施用地优化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布局,保障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重点保障规划近期兰渝铁路、襄渝铁路线、遂渝铁路线、草街航电枢纽工程、双槐火电厂二期工程、路口电站等国家级重点项目及三双铁路、合川永川城际快速铁路、三环高速公路合川段、中心港区等市级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四、优化城镇村用地布局依据区域人口和产业迁移规律、城镇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建设用地适宜性,结合合川区未来城市发展定位及城乡总体规划布局,新增建设用地主要布局在主城区和中心镇,优先保障合阳城、南津街、钓鱼城三个街道及草街、大石、盐井、云门四个组团用地需求,同时保证钱塘镇、太和镇、三汇镇、双槐镇、土场镇等重点镇的新增
32、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指标,有效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引导人口合理聚集,形成合理的用地布局,为合川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支撑。第五章 土地利用分区和空间管制头部节 土地利用综合分区一、中部城市发展区(一)基本情况中部城市发展区位于合川区中、南部,主要包括合阳城、南津街、钓鱼城三个街道和盐井、云门、草街、大石四个城市组团以及渭沱镇的东部地区。区域面积62846.8公顷,占全区幅员面积的26.82%。(二)土地利用主要方向1、该区域是城镇建设用地和工矿用地重点布局区,在用好新增建设用地的同时,应对存量建设用地进行挖潜,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2、该区域的城镇工矿建设用地应与城
33、市总体规划相协调,以主城区的三个街道为中心,外围四个组团为依托,交通干线为纽带,工业团地为支撑进行布局。并保证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重点交通、水利建设用地的需求,布局与相关行业规划相衔接,使其与区域的发展相适应。3、城镇建设和独立选址建设项目应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闲置土地,禁止建设占用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绿地,尽量避免占用基本农田。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使有条件的农村居民点逐步集中,节约用地。4、在城市内和组团之间保留连片、面积较大的农地、水面和山体等,发挥农地多重功能,拓展生态空间。二、东部生态屏障区(一)基本情况东部生态屏障区位于合川区东部华蓥山一带,主要包括双槐、小沔、三
34、汇、狮滩、双凤、清平、土场、香龙等建制镇,区域总面积54643.8公顷,占全区幅员面积的23.32%。(二)土地利用主要方向1、该区域为林地集中区,土地主要供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和林业生产及其配套的服务设施使用,不得擅自转变用途。2、严禁各类建设占用天然森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加强林地管理,严禁乱砍滥伐。3、保证区域内重点交通、水利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 发展采矿等产业要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布局与相关行业规划相衔接。4、鼓励本区内影响生态环境和林业生产的其它用地,调整到适宜的用地区,鼓励通过土地整理,将零星分布的农村居民点向规划的新型农村社区集中。三、西、北部现代农业区(一)基本情况西
35、、北部现代农业区位于合川区西、北部,主要包括钱塘、沙鱼、肖家、龙市、官渡、涞滩、二郎、燕窝、龙凤、三庙、隆兴、古楼、太和、铜溪等建制镇,区域面积116830.8公顷,占全区幅员面积的49.86%。(二)土地利用主要方向1、该区域为合川区耕地保护的重点区域,要严格控制区域内基本农田转变用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合理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多划一定比例的基本农田,作为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护区不易确定具体范围的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补划使用。2、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服务城市为重点,以农业产业化为载体,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改善生产方式和生产条件。3、因地制宜发展粮、蚕、渔业生产,加强农业
36、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搞好土地整理和复垦,特别是对调整村镇分散建设用地的整理和复垦。要结合山、水、园、林、路的综合治理,调整沟渠和农村道路,归并小块农田,同时抓好旧宅基地还耕,砖瓦窑复垦等工作,不断扩大耕地面积。4、鼓励区内的非农业用地转为农业生产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用地;非农业用地按规划可保留现状用途的,不得擅自扩大用地面积。第二节 土地用途分区及其管制根据合川区土地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和土地利用的现状特点,及规划期内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调整方案,以土地适宜性为基础,按照土地基本用途的不同,将全区土地划分为八个土地利用区。一、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是为对基本农田进行特殊保护和
37、管理划定的区域,包含基本农田和部分的一般农田、农田水利用地、田坎、坑塘养殖水面和农村道路等,以及多划的基本农田。本区面积110350.7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93534.0公顷,主要分布在区域西部的太和镇、隆兴镇、渭沱镇、龙凤镇等和区域中部的钱塘镇、云门镇、大石镇等。本区自然条件优越,多为浅丘平坝,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土层较厚、水利条件好,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方便,有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良好条件。本区的土地利用管制规则主要是:1、区内土地主要用作基本农田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2、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城镇、村镇、开发区和工业小区建设,国家重点工
38、程建设项目无法避开基本农田的,应按程序修改规划并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严格审批用地;3、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高压线塔基、地下管线、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通过整理调整为基本农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5、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土地,不得在区内建窑、建房、建坟和擅自挖沙、采石、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6、在基本农田布局时,为了保障规划期间不可预计的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全区多划1834.0公顷的基本农田。规划期间不可预计的建设项目主要包括难以
39、确定具体范围的交通、水利等线型工程用地,不宜在城镇村建设用地范围内建设、又难以定位的独立建设项目(如防灾救灾建设、城镇村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污染企业搬迁等)。二、一般农地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外、为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本区面积40413.8公顷,主要分布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周围和附近,在城区三个街道、重点建设组团等区域及交通干线两侧比较集中。本区土地利用条件较基本农田保护区差,多为地形起伏较大的丘陵,坡耕地较多,地块分散,坡度较大,土层较薄,中低产田土占的比重较大。在规划期内将加大投入,使耕地的质量和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区内分布有村庄、公路和农村道路、坑塘、沟渠等其它用地,以及农田之间的部
40、分园地和小块林地,但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及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使用。本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主要是:、区内土地主要用作一般耕地、园地、畜禽水产养殖地、林地和直接为农业生产、生态建设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2、本区虽未列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但仍属农业用地区的组成部分,不得随意改变用途。凡确需占用本区耕地进行非农业建设者,必须严格依法申报审批,并应开垦相同数量与质量的耕地或按规定标准缴纳耕地开垦费,以确保耕地总量保持相对稳定;3、区内现有的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优先整理、复垦或调整为耕地、园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整理、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
41、;4、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土地,未经相关部门批准,不得随意占用区内土地进行开垦、采石、挖沙、取土、堆放等活动。三、林业用地区林业用地区是为保护和发展林业生产所划定的用地区,主要包括林地、部分园地。本区面积40903.8公顷,主要分布在华蓥山片区的盐井镇、草街镇、清平镇、土场镇、小沔镇、三汇镇等和龙多山台地片区。该区林地分散,应以积极发展林业生产,提高有林地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目标,合理布局;要加快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防护林建设,大力发动全民植树造林,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林木的防护林的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和低产林地改造,严禁各类建设占用水土保持林地、水源涵养林和各种防护林;加强成片区森林管理
42、、坚持以法治林,严禁乱砍滥伐、促进林业发展。对林业用地区内的耕地,除确需退耕还林的陡坡耕地外,要控制其改变用途。本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主要是:1、林业用地区的土地主要供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及其服务设施使用,不得擅自转变用途;2、鼓励林业用地区内影响林业生产的其他用地区调整到适宜的用地区;3、控制林业用地区内耕地改变用途,除改善生态环境等确需退耕还林的耕地外,其他耕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4、加强华蓥山、龙多山等地的森林保护,严禁各类建设占用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及其他各种防护林用地。四、城镇村建设用地区本区是为城镇(城市和建制镇,含工业园区)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和村民住宅、乡村企业及公共设施需要划定
43、的土地用途区。主要包括城镇村已建成区和为城镇村未来发展需要划定的区域,面积27119.2公顷。该区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好,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本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主要是:1、该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城镇村建设,城镇村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不应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2、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严格保护城镇村空间体系控制的生态走廊,禁止建设占用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绿地、山体、水体等;3、加强农村居民点复垦开发整理,进行旧村改造和合并自然村集中建设,保护和改善村庄生态环境。4、城镇区内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5、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
44、五、独立工矿用地区本区主要包括独立于城镇村建设用地区之外,规划期间不改变用途的采矿、能源、环保等建设用地和独立于城镇村建设用地区之外,规划期间已列入规划的采矿、能源、环保、电力等建设用地,还包括部分其他建设用地,面积1616.3公顷,分布零散。本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主要是:1、区内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2、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3、区内采矿用地应当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特别应注意采矿所引起的地质灾害及水土流失问题,采矿者应当具有采矿许可证;4、区内特殊用地应当与周围生态环境相协调,避免污染周边地区的土地。六、风景旅游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主要
45、包括风景游赏用地、游览设施用地以及为游人服务而又独立设置的管理机构、科技教育、对外及内部交通、通讯用地、水、电、热、气、环境、防灾设施用地等,面积478.0公顷,主要有九峰山风景区,双龙湖风景区等。本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主要是: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旅游、休憩及相关文化活动,土地使用应当符合风景旅游区规则;2、区内影响景观保护和游览的土地,应在规划期间调整为适宜的用途;3、在不破坏景观资源的前提下,允许区内土地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和适度的旅游设施建设;4、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破坏景观、污染环境的生产建设活动。七、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本区是指基于维护生态环境安全需要进行土地利用特殊控制的区域。主要包括嘉陵
46、江、渠江、涪江等重要水源保护区,华蓥山地质灾害危险区等并与生态环境用地布局相衔接,总面积13062.8公顷。本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导用途;2、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相关规划; 3、区内影响生态环境安全的土地,应在规划期间调整为适宜的用途;4、区内土地严禁进行与生态环境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原有的各种生产、开发活动应逐步退出。八、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本用地区是指为保护特殊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划定的土地区域,主要包括古战场遗址,古钓鱼城、八角亭、涞滩二佛寺、草街古圣寺、龙多山等具有特殊景观价值的土地,面积为300.0公顷。本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主要是:1、本用地
47、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保护具有特殊价值的自然和文化遗产。2、本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保护区规划。3、本区内影响景观保护的土地,应在规划期间调整为适宜的用途。4、不得占用保护区核心区的土地进行新的生产建设活动,原有的各种生产、开发活动应逐步退出。5、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破坏景观、污染环境的开发建设活动。第三节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通过对全区土地划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禁止建设用地边界,建立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落实差异化的规划空间管制措施,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引导建设用地合理布局。一、允许建设区本区是指城乡建设用地所包含的范围,是规划期内新增城镇
48、、工矿、村庄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的区域,也是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包括城镇、村庄、工矿以及区域内的交通用地等不同类型。主要分布在城区三个街道、重点建设的组团、中心镇等,面积为24140.0公顷。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及独立建设用地。本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主要是:1、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城、镇、村或工矿建设发展空间,具体土地利用安排应与依法批准的相关规划相协调。2、区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的约束,应统筹增量保障与存量用地,确保土地节约集约利用。3、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依法律程序调整,
49、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4、允许建设区边界(规模边界)的调整,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二、有条件建设区本区是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扩展边界以内的范围。在不突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区内土地可以用于规划建设用地区的布局调整。主要分布在允许建设用地的周边,面积为4675.5公顷,其中城市有条件建设区面积为2168.6公顷,建制镇有条件建设区面积为2506.9公顷。本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主要是:1、区内土地符合规定的,可依程序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同时相应核减允许建设区用地规模。2、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原则上不得调整。如需调整按规划修改处理,严格论证,报
50、规划审批机关批准。三、限制建设区本区是指辖区范围内除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外的其他区域。面积为182749.0顷。本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主要是:1、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空间,是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区域。2、区内禁止城、镇、村建设,严格控制线性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项目用地。四、禁止建设区本区是指禁止建设用地边界所包含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价值,必须禁止各类建设开发的区域。主要包括古战场遗址,古钓鱼城和合川双龙湖、涞滩二佛寺、华蓥山一带,面积为12257.3公顷。将规划城市范围内嘉陵江、渠江和涪江沿岸绿化林带作为“绿带”,将钓鱼城半岛、
51、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等区域的绿地作为“绿心”,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本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主要是:1、区内土地的主导用途为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严格禁止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各项建设。2、单块面积中与主导功能相符的建设用地规模必须严格控制在3%以内。3、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规划期内禁止建设用地边界不得调整。第六章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重点建设项目是指对本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骨干性工程。规划期内合川区的重点建设项目涵盖合川区的交通、水利、工矿和风景名胜建设等多个方面。一、交通重点建设项目建立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构建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规划期间新建兰渝铁路、襄渝铁路线、三双铁路、遂渝铁路线、合川永川城际快速铁路、渭沱至古楼专用铁路、合川广安铁路等7条铁路,新建渝武高速公路沙溪庙闸道三环高速公路合川段、合川外环、入城大道等4条公路,中心港、千斤滩等17个港口码头。规划期交通重点建设项目需要用地807.4公顷,其中大部分的港口码头纳入了城镇允许建设区范围。二、水利重点建设项目修建水利设施,提高发电、防洪减灾及水资源供给能力,实施包括草街航电枢纽工程、利泽航电枢纽、石庙子水库、花滩子提灌站等在内的16项重点水利工程项目。规划期水利重点建设项目需要用地509.1公顷。三、工矿能源重点建设项目规划期间,新建或改造双槐火电厂、隐伏煤田、重庆腾辉特种水泥技改项目等24个工
53、矿能源项目;改善区域发展硬件条件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重点实施基础电网、通信塔基建设等8项重点工程;在钱塘镇、龙市镇、沙鱼镇等镇实施油气井钻探及输气管线工程。规划期工矿能源重点建设项目需要用地569.2公顷,其中有一部分纳入了城镇允许建设区的范围。四、旅游重点建设项目规划期间,全区主要规划的旅游重点建设项目有钓鱼城休闲旅游度假区开发、九峰山森林公园开发、草街古圣寺风景区开发等10个项目,需要用地195.0公顷。第七章 土地保护和整治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合川区耕地后备资源相对不足,因此土地利用方式必须由外延增量为主转变为内涵挖潜为主,加强土地保护力度,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保障合川区国民
54、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头部节 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面积,适度增加耕地总面积。以2020年耕地空间布局为基础,按照集中连片、优先保护优质耕地、城镇及重点建设项目周围不布置基本农田等原则来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110351.9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93534.0公顷,本区是合川区主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根据权属状况,分别与保护地块对应农户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同时加大土地综合整治资金投入,引导建设用地等其他土地逐步退出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将零星分散的基本农田集中布局,确保基本农田“数
55、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目标的实现。第二节 土地整治目标与方案一、目标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确保110750.0公顷的耕地保有量,补充耕地量不低于同期减少耕地量,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得到有效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年提高,土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合理、高效、生态环境良好的土地利用格局。规划期内,全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总规模33500.0公顷,补充耕地3700.0公顷。其中土地整理规模32650.0公顷,补充耕地2985.0公顷;建设用地复垦350.0公顷,补充耕地
56、315.0公顷;土地开发500.0公顷,补充耕地400.0公顷。二、土地整治方案(一)全面推进农用地整理规划期间,加强土地整理工作,创新土地整理模式。按照发展现代化农业、稳定粮食生产的要求,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加大农用地整治力度,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及生产力水平。2006-2010年和2011-2020年,全区整治农用地13850.0公顷、18800.0公顷,分别新增耕地1250.0公顷、1735.0公顷,规划期间总计土地整理规模32650.0公顷,补充耕地2985.0公顷。规划期内,全区土地整理应当“质”、“量”并重,在考核耕地数量的同时,应加强土地整理质
57、量监督与评价,把提高耕地质量作为整理的重要内容。(二)加大建设用地复垦力度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由点到面,开展迁村并点工作,大力开展农村居民点复垦,节约和集约利用农村建设用地,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规划期间,合川区农村居民点复垦主要有两类,一类用于补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建新区所占的耕地,一类用于补充全区耕地。除开用于城乡增减挂钩的农村居民点复垦外,规划2006-2010年和2011-2020年,用于补充全区耕地的农村居民点复垦面积分别为130.0公顷、170.0公顷,补充耕地分别为117.0公顷、153.0公顷,规划期间总计农村居民点复垦规模300.0公顷,补充耕地270.0公顷。规划
58、期间,加大废弃工矿用地复垦力度,2006-2010年和2011-2020年,全区废弃工矿用地复垦20.0公顷、30.0公顷,新增耕地分别为18.0公顷、27.0公顷,规划期间总计废弃工矿用地复垦规模50.0公顷,新增耕地45.0公顷。(三)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根据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以及野外实地调查,全区宜园和宜林的其他土地面积较大,宜耕其他土地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坪上、后山等地。规划期内,拟对条件较好的其他土地进行开发,新增有效耕地面积400.0公顷,其中2010年前新增耕地150.0公顷。第三节 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工程一、重点区域合川区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这就决定了全
59、区在具体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时,在资金、时间有限的条件下,应突出重点,划定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区域,以有效缓解全区耕地占补平衡的矛盾,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土地保障。结合合川区实际情况和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的基本要求,全区确定了九个重点项目区,即二郎镇燕窝镇龙凤镇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总规模4114.4公顷,增加耕地446.0公顷;古楼镇三庙镇隆兴镇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总规模4067.5公顷,增加耕地472.2公顷;太和镇渭沱镇铜溪镇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总规模3971.0公顷,增加耕地451.8公顷;涞滩镇官渡镇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区,
60、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总规模1846.4公顷,增加耕地194.3公顷;云门镇钱塘镇沙鱼镇龙市镇肖家镇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总规模6404.5公顷,增加耕地664.8公顷;香龙镇双槐镇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总规模2406.4公顷,增加耕地252.6公顷;狮滩镇小沔镇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总规模2740.7公顷,增加耕地286.4公顷;三汇镇清平镇土场镇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总规模2921.5公顷,增加耕地334.3公顷;双凤镇草街镇盐井镇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总规模2504.7公顷,增加耕地339.2公顷。二、重
61、点工程和项目规划期间,全区共安排59个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项目,实施总规模19953.0公顷,新增耕地面积2683.9公顷。具体的重点项目见附表8。第四节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目标合川区2005年农村居民点面积为17227.6公顷,规划期间,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合川区人口、产业、资源和经济都将不断集聚,以形成规模效益。一方面城镇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农村人口不断减少,根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38号)文件精神,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村镇等规划,结合合川区实际用地情况,按照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的要求,在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建
62、设用地总量不增加的基础上,置换出农村建设用地来补充城市建设用地需要,使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用地布局更加合理,同时优化生活发展条件和环境建设。根据合川区年均城镇工矿用地的增长规模及农村居民点复垦力度,依据农村居民点的复垦条件、农民的复垦意愿等综合确定,规划期间合川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目标为717.6公顷。第八章 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头部节 土地生态网络体系构建思路一、加强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严格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强化对三江、华蓥山、九峰山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实施水域绿化工程,开展以综合生态效益维护为重点的林业生态建设,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继续推进造
63、林绿化工程。建设和保护水系、水库、水田等湿地,禁止随意填占溪、河、渠、塘、水库,防治湿地污染和湿地破坏。二、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力度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大力实施合川区生态建设工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相协调。恢复工矿废弃地生态功能,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加强对采矿废弃地的复垦利用,有计划、分步骤地复垦历史上形成的采矿废弃地,及时、全面复垦新增工矿废弃地。加强退化土地防治,综合整治水土流失。三、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制订有利于人类环境的土地利用方案,避免出现土地利用规划的失误。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形成环境数据共享机制,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指标体系。四、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本着“使土地资源得到科学合理利用和良性循环,使环境和生态美好,为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条件”的思路,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良性循环和资源高效利用,创建合川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第二节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蕞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2023年09月山西省朔州市市直事业单位第二批公开招聘42名工作人员0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荟萃)附带答案详解
2023年09月四川省南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从南江县服务期满大学生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考核招考31名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荟萃)附带答案详解
2023年10月成都市新津区赴外选聘1名教育人才0502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荟萃)附带答案详解
2023年河南新乡市凤泉区选调外地事业单位人员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荟萃)附带答案详解
2023年11月湖北监利市事业单位招考聘用33人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荟萃)附带答案详解
2023年09月下半年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3人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荟萃)附带答案详解
2023年11月广东广州市越秀区专职安监员公开招聘8人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荟萃)附带答案详解
2023年普宁市公开招聘“百名创建美丽圩镇推进乡村振兴人才”举办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共500题)含答案详解
2023年10月重庆市奉节县事业单位面向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三支一扶”人员公开招聘26人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荟萃)附带答案详解
2023年10月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招聘(教育管理科科员)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荟萃)附带答案详解
3.0T磁共振临床应用特点和应用
医院患者诊疗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工作机制制定应急预案XX医院患者诊疗信息安全风险应急预案
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防护与应急处理:第三章新能源汽车高压断电标准操作【4】
高级中学高一主题班会--抵制洋节、传承中华节日(34张张PPT)课件
JIS C9335-1-2014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安全性.第1部分:通用要求
JIS G4305-2021 冷轧不锈钢板材、薄板材和带材
版权声明:本文由重庆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