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区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生
去年6月以来规上工业增速连续居各区县首位
6月15日,大渡口区建桥工业园。重庆秋田齿轮有限责任公司热锻坯生产车间内,1名工人管理着四五台机器,效率较推行智能化生产之前提升5倍以上。
通过“新老并重、质效并举”,大渡口不断锻造动能转换“硬实力”。近日,该区因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大,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成效突出,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
大渡口因服务重钢而建区,曾是国家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2012年重钢完成环保搬迁后,大渡口一度陷入“产业空虚”窘境。
面对困难和挑战,该区勇于创新突破,在转型阵痛中寻蜕变,在改革创新中谋发展,坚持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并重,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高标准建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通过聚焦产业链,让“新产业”释放“新动能”。大渡口以建桥工业园区为重要载体,瞄准大数据智能化、生态环保、大健康生物医药、新材料、重庆小面五大产业,探索“政策引导+规划先行+机制完善+融资保障”支持模式、“产业载体+龙头企业”发展模式、“专业招商+重点招商”招商模式,建立“五个一”工作体系。
按照项目化、工程化、体系化、清单化的思路,大渡口通过“一链一策”“一群一策”加快打造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好”发展。2021年,该区大数据智能化、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均突破100亿元。
通过智能化升级,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该区实施“一企一策”制定存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设立区级智能制造专项资金,开展“数字化装备普及”行动,搭建行业级或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目前该区已启动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65个,建成智能工厂3家、数字化车间6个,4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秋田齿轮获得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与此同时,该区淘汰落后工艺、设备、产能,推进绿色生产,已成功创建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重庆市“绿色工厂”、1家重庆市“绿色园区”。
“增强转型发展内生动力,还需要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大渡口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区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营造减负提效“软环境”方面,统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重钢等老牌国有企业大集体改制、社会职能剥离;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平均缩减84%,建成全市首个医疗器械“放管服”服务中心、重庆首个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查验服务站、重庆首个小面产业园检测中心;
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建成国家级、重庆市众创空间7个,培育科技型企业37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4家。
经过不懈努力,大渡口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迈上新台阶。去年6月以来,该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位居全市各区县首位;今年头部季度,该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2%,增速位居我市头部位。(记者 罗芸)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举行
非凡十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新突破
31省新增本土确诊440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379例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在京闭幕
十年来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5% 迈入新发展阶段
中央网信办:利用谣言进行恶意营销的账号纳入黑名单
国家科技强力助农 秋粮生产有序推进
我国在轨舱外维修工具实现突破 航天员携中国制造出舱
十四年间,兵支书张景宪为四十位无名烈士找到亲人
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服贸会“云探馆”】猎户星空多款机器人亮相 助力智慧服务新体验
作为凝聚全球合作共识、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本次服贸会的展览面积和线下参展企业数量均超过上届,整体展览展示面积达到15.2万平方米,将有2400余家企业线下参展,来自全球服务贸易的多种新产品、新技术、新场景、新应用得到展示。
2022-09-02 20:28
【服贸会“云探馆”】工业制造为元宇宙落地提供“沃土”
记者在服贸会首钢园区的元宇宙展区探馆发现,工业元宇宙已经在工业领域中得到应用和拓展,工业制造正为元宇宙落地提供“沃土”。
2022-09-02 20:25
【服贸会“云探馆”】冬奥黑科技亮相服贸会,跟随镜头一探究竟!
冬奥黑科技亮相服贸会,跟随镜头一探究竟!
2022-09-02 18:48
去年温室气体浓度和海平面高度均创纪录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8月31日发布的《年度气候状况报告》称,2021年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和海平面均创下新高,表明尽管人们在努力遏制温室气体排放,但气候变化趋势仍未减缓。
2022-09-02 09:33
航天员出舱影像为啥背景一片漆黑
9月1日,我国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顺利走出舱门,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从空间站出舱主通道——问天实验舱气闸舱迈入太空。然而细心的小伙伴们会发现,历次航天员出舱画面中,航天员身后的星空背景居然一片漆黑,浩瀚星空中的星星都去哪儿了?
2022-09-02 09:25
国家公园是全球自然保护地的重要类型,不仅是维护国家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自然保护地,也是为国民提供生态游憩、科普启智和科学研究的公共区域,更是彰显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形象乃至国家精神的重要窗口。
2022-09-02 09:20
2.8万亿元!这是《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于8月31日发布的去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这一数字较上年增长14.6%。同时,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经济体,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也为全球研发经费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2022-09-02 09:18
科技赋能“智慧游” 拓展文旅边界
多彩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风情,炫酷的元宇宙技术,逼线年服贸会开放首日,位于北京首钢园展区1号馆和2号馆的文旅服务专题展人气爆棚,观众排起了长队,在丰富的文旅新体验中尽情释放对“诗与远方”的热情和渴望。
2022-09-02 09:15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陈冬、刘洋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022-09-02 08:52
比拼“下半场” 新能源汽车如何从“有”到“好”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达21.6%,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下半场”的比拼,战幕已开。用户越来越多,如何从“有”到“好”——解决“安全、续航里程、快速充电”这三个“痛点”?
2022-09-01 10:12
本次评选共征集了125项候选技术,由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科技委员会的31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经过评审,以下八项前沿技术和八项面向量产应用的创新技术脱颖而出。
2022-09-01 10:11
问天实验舱:探索太空奥妙的“全能型”实验室
这可是一个发射重量达到23吨的“大家伙”。“这块头和分量,相当于北京地铁13号线列车的一节车厢。”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问天实验舱总体系统主任设计师张峤为它精准画像。
2022-09-01 10:10
首座合成生物主题科普馆落地北京
全球首座以合成生物为主题的科普展馆8月30日在有“中国药谷”之称的北京市大兴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揭牌。
2022-09-01 09:39
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连续6年两位数增长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为2.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增速比上年加快4.4个百分点,已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2-09-01 09:19
一段时间以来,科普要从“知识补课”转向“价值引领”这一理念得到广泛的认同与落实,尤其是在网络已经成为公众获取科技信息重要渠道的时代背景下,科普的功能不仅仅是传播科学知识,更要超越到科学知识之上——转向科学理性的养成、科学思维的培养和科学精神的弘扬。
2022-09-01 09:11
在近日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一项新研究中,美国波士顿大学认知神经学家Robert Reinhart和同事证实,连续几天用弱电流反复刺激65岁以上成年人的大脑,可以使其记忆力持续改善长达一个月。
2022-09-01 09:32
人工智能算法“照亮”月球永久阴影区
以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为首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观察到月球上的永久阴影区。该人工智能有望“照亮”永久的阴影区,尤其是那些尽管旋转但自然阳光仍无法到达的区域。这项近期刊载于《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的研究也包含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阿尔忒弥斯1号”任务计划中,有助于为其将来的登月计划确定着陆点。
2022-09-01 09:27
植物伸长和弯曲以确保获得阳光。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科学家发现,当植物被树冠遮蔽并同时暴露在温暖的温度下时,会有两种植物因子促发加速生长。发表于《自然·通讯》的这项发现将帮助科学家预测植物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并在全球气温上升损害产量的情况下提高作物生产力。
2022-09-01 09:29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1年研发经费超千亿元省份数量较上年增加3个,广东、江苏、北京和浙江的投入超过2000亿元,研发经费规模已接近或超过部分欧美发达国家。
2022-09-01 09:38
王宗礼:科技创新推动饲料行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是畜牧生产和消费大国,全国14亿多人每天消耗肉类24万吨,保障巨量的肉蛋奶供给,离不开强大的现代饲料工业。
2022-09-01 09:32
版权声明:本文由重庆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