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国际物流园区简介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于2007年9月经第40次市长办公会研究决定设立,是依托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兴隆场特大型铁路编组站设立的内陆保税物流园区,是中欧(重庆)班列、陆海贸易新通道起始站、重庆铁路口岸所在地,是国家发改委批复重庆设立的“三基地三港区”物流总体规划中的铁路物流基地、国家服务标准化试点园区和首批市级重点物流园区。园区位于西永组团I、J、H、X分区,规划面积约35.5平方公里,其中7.84平方公属于重庆自贸区范围。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为国有独资企业,负责履行市场职能,注册资本金30亿元,总资产528亿元。园区预计总投资1117亿元,其中政府性投入约440亿元、社会市场类投入约660亿元,预计年产值3000亿元、GDP800亿元、税收约100亿元、人口约40万,将建设成为绿色环保、物流贸易、金融结算、总部引领、产城融合的现代商贸物流新城。
截止2019年2月,园区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9亿元,征地39686亩、建成道路47.1公里,签约入驻意大利佛罗伦萨小镇、新加坡丰树、澳大利亚嘉民、美国安博、中石油、医药、永辉等项目41个,引进各类企业1914户。中欧(重庆)班列累计开行3307列,其中去程1880列、回程1427列,进口整车7694台;中心站集装箱累计办理330万标箱,编组站累计调车数37万列。
园区坚持“产城融合、城园一体”发展理念,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市场运作”模式,推动园区建设发展。
一是发展产业配套、城市开发功能,口岸国际社区总规划约6.2平方公里,其中约4平方公里具备出让条件,以居住、商办用地为主并配套、学校、体育及医院用地。重点打造国际产业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国际文化商业体验中心、高端产业人才社区、产业配套生活服务区、高端教育、医疗服务区、休闲娱乐生态区等产业。
二是发展口岸商贸商务功能,口岸商贸商务区总规划约7.0平方公里,已出让约2平方公里,剩余地块约3.5平方公里达到出让条件,用地性质以商办、商住、商业兼容物流的弹性用地为主,计划2018年底-2020年相继出让。重点发展进口商品展示展销、企业总部基地、商务孵化中心、电商体验消费中心、汽车、智能装备展销、科技产业、现代金融服务业集聚区等产业。
围绕中欧(重庆)班列、陆海贸易新通道起始站、重庆铁路口岸、保税物流中心,主要开展一般贸易、转口贸易、保税仓储、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等业务,重点发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冷链商品(肉类、水果、冰鲜水产、食品),植物种苗、花卉及景观树,水生动物(小动物)、粮食、木材等行业的进出口贸易、物流、供应链金融。
依托重庆整车进口口岸资源优势,开展整车进口业务。2014年重庆整车口岸获批,2015至2017进口数量居内陆口岸首位,园区入驻车商47家,累计进口7619台,其中大贸车2279台,平行进口车5340台。陆上贸易新规则探索重大突破——开具首个国际铁路信用证,在中新合作框架下首次通过铁海联运实现整车进口。跨境铁路运输合作整车品牌包含保时捷、宝马、奔驰、沃尔沃、大众、雪铁龙等品牌。目前,铁路口岸已经获批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口岸,重庆铁路口岸公司获批汽车平行试点平台。
版权声明:本文由重庆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