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合川:50个项目176亿元数字经济产业招商结硕果
8月7日, 重庆合川区举行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共签约项目50个、总投资176亿元,进一步推动了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近年来,合川区坚定不移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实体经济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速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早已成为全区上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共识,此次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就是今年合川数字经济产业大招商的重要举措和成果。
据介绍,本次集中签约项目总计50个,总投资约176亿元。从投资金额看,亿元以上项目25个,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6个。签约项目涵盖数字经济、高等教育、总部经济、医药健康、休闲观光等多个领域。
数字经济项目是这次集中签约的“主角”,包括罗克佳华智慧城市大数据支撑平台项目、讯飞幻境AR/VR+人工智能项目、天融信重庆信息安全赋能研发中心基地项目、中科九州祥云大数据安全及智慧应用项目、猪八戒网合川数字经济产业服务园项目、5G赋能战略合作项目、合川区与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战略合作项目、供应链金融及互联网平台项目、网红科创园项目、中新网信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玻璃制品电商项目等数字经济项目共计20多个。
值得一提的是,在签约的数字经济项目中,投资方来自北京、上海、深圳、江苏、西安、成都等地企业,其中有多家数字经济领域的头部企业,既有罗克佳华等上市企业,也有猪八戒网、讯飞幻境等独角兽企业。
“这批优质数字经济项目落户合川,是合川贯彻落实全市‘招商季’百日攻坚行动的具体成效,为合川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合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合川将秉承‘亲商、安商、富商’的发展理念,为企业提供蕞佳的创业环境和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推进项目早日建成、投产、达效。”
近年来,合川区着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持续巩固发展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培育打造玻璃、建材、气凝胶等特色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合川尤其注重通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以高科技、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为特征的合川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融合体”,合川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在招商引资中加大智能化数字化项目的引进,在全区主导产业规划中立足高端,引进培养智能化、数字化新业态。二是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机融合。经济发展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同时让实体经济发展搭上数字经济的快车,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三是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对传统产业实行智能化改造,实现传统产业数字化。
数据显示,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成为合川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9年,合川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16.1亿元,增长32%,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24.8%;数字经济产值154.8亿元,增长37.8%,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17.8%。
当前,合川正立足重庆市委赋予的新定位新要求,全力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区域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产城景融合发展“四个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合川区把以信息安全为主的信息技术产业确定为全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致力于打造千亿级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信息安全产业城被确定为市级信息安全产业示范园,正在建设国家级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信息安全产业基地,积极打造全国信息安全产业新高地。
目前,合川区围绕建设国家级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展开招商引资,引进了360网络安全、罗克佳华等信息技术头部企业,正在重点引入基于自主可控芯片及安全可信网络的研发应用、基于现代通信技术的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智慧城市信息安全及应用等行业企业,合川信息安全产业城已形成以中证博芯、恒芯天际、博琨瀚威、帕驰等为代表的硬件生产企业集群,以360网络安全、中软国际、罗克佳华为代表的软件服务企业集群。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举行
非凡十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新突破
31省新增本土确诊440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379例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在京闭幕
十年来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5% 迈入新发展阶段
中央网信办:利用谣言进行恶意营销的账号纳入黑名单
国家科技强力助农 秋粮生产有序推进
我国在轨舱外维修工具实现突破 航天员携中国制造出舱
十四年间,兵支书张景宪为四十位无名烈士找到亲人
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服贸会“云探馆”】猎户星空多款机器人亮相 助力智慧服务新体验
作为凝聚全球合作共识、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本次服贸会的展览面积和线下参展企业数量均超过上届,整体展览展示面积达到15.2万平方米,将有2400余家企业线下参展,来自全球服务贸易的多种新产品、新技术、新场景、新应用得到展示。
2022-09-02 20:28
【服贸会“云探馆”】工业制造为元宇宙落地提供“沃土”
记者在服贸会首钢园区的元宇宙展区探馆发现,工业元宇宙已经在工业领域中得到应用和拓展,工业制造正为元宇宙落地提供“沃土”。
2022-09-02 20:25
【服贸会“云探馆”】冬奥黑科技亮相服贸会,跟随镜头一探究竟!
冬奥黑科技亮相服贸会,跟随镜头一探究竟!
2022-09-02 18:48
去年温室气体浓度和海平面高度均创纪录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8月31日发布的《年度气候状况报告》称,2021年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和海平面均创下新高,表明尽管人们在努力遏制温室气体排放,但气候变化趋势仍未减缓。
2022-09-02 09:33
航天员出舱影像为啥背景一片漆黑
9月1日,我国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顺利走出舱门,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从空间站出舱主通道——问天实验舱气闸舱迈入太空。然而细心的小伙伴们会发现,历次航天员出舱画面中,航天员身后的星空背景居然一片漆黑,浩瀚星空中的星星都去哪儿了?
2022-09-02 09:25
国家公园是全球自然保护地的重要类型,不仅是维护国家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自然保护地,也是为国民提供生态游憩、科普启智和科学研究的公共区域,更是彰显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形象乃至国家精神的重要窗口。
2022-09-02 09:20
2.8万亿元!这是《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于8月31日发布的去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这一数字较上年增长14.6%。同时,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经济体,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也为全球研发经费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2022-09-02 09:18
科技赋能“智慧游” 拓展文旅边界
多彩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风情,炫酷的元宇宙技术,逼线年服贸会开放首日,位于北京首钢园展区1号馆和2号馆的文旅服务专题展人气爆棚,观众排起了长队,在丰富的文旅新体验中尽情释放对“诗与远方”的热情和渴望。
2022-09-02 09:15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陈冬、刘洋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022-09-02 08:52
比拼“下半场” 新能源汽车如何从“有”到“好”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达21.6%,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下半场”的比拼,战幕已开。用户越来越多,如何从“有”到“好”——解决“安全、续航里程、快速充电”这三个“痛点”?
2022-09-01 10:12
本次评选共征集了125项候选技术,由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科技委员会的31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经过评审,以下八项前沿技术和八项面向量产应用的创新技术脱颖而出。
2022-09-01 10:11
问天实验舱:探索太空奥妙的“全能型”实验室
这可是一个发射重量达到23吨的“大家伙”。“这块头和分量,相当于北京地铁13号线列车的一节车厢。”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问天实验舱总体系统主任设计师张峤为它精准画像。
2022-09-01 10:10
首座合成生物主题科普馆落地北京
全球首座以合成生物为主题的科普展馆8月30日在有“中国药谷”之称的北京市大兴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揭牌。
2022-09-01 09:39
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连续6年两位数增长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为2.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增速比上年加快4.4个百分点,已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2-09-01 09:19
一段时间以来,科普要从“知识补课”转向“价值引领”这一理念得到广泛的认同与落实,尤其是在网络已经成为公众获取科技信息重要渠道的时代背景下,科普的功能不仅仅是传播科学知识,更要超越到科学知识之上——转向科学理性的养成、科学思维的培养和科学精神的弘扬。
2022-09-01 09:11
在近日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一项新研究中,美国波士顿大学认知神经学家Robert Reinhart和同事证实,连续几天用弱电流反复刺激65岁以上成年人的大脑,可以使其记忆力持续改善长达一个月。
2022-09-01 09:32
人工智能算法“照亮”月球永久阴影区
以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为首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观察到月球上的永久阴影区。该人工智能有望“照亮”永久的阴影区,尤其是那些尽管旋转但自然阳光仍无法到达的区域。这项近期刊载于《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的研究也包含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阿尔忒弥斯1号”任务计划中,有助于为其将来的登月计划确定着陆点。
2022-09-01 09:27
植物伸长和弯曲以确保获得阳光。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科学家发现,当植物被树冠遮蔽并同时暴露在温暖的温度下时,会有两种植物因子促发加速生长。发表于《自然·通讯》的这项发现将帮助科学家预测植物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并在全球气温上升损害产量的情况下提高作物生产力。
2022-09-01 09:29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1年研发经费超千亿元省份数量较上年增加3个,广东、江苏、北京和浙江的投入超过2000亿元,研发经费规模已接近或超过部分欧美发达国家。
2022-09-01 09:38
王宗礼:科技创新推动饲料行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是畜牧生产和消费大国,全国14亿多人每天消耗肉类24万吨,保障巨量的肉蛋奶供给,离不开强大的现代饲料工业。
2022-09-01 09:32
版权声明:本文由重庆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