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县荷叶乡定水村:党建引领做活“土地文章”为集体经济增收
蓬溪县荷叶乡定水村:党建引领做活“土地文章”,为集体经济增收
时间:2023-12-28 16:37:00
12月28日,走进蓬溪县荷叶乡定水村,在一片群山环抱的山间盆地,一望无际的大棚蔬菜映入眼帘,很是壮观。荷叶乡地势平坦、土质沙软,穿流而过的涪江又保障了农业灌溉,吸引了众多业主前来流转土地搞蔬菜种植。借助这一特色优势资源,定水村村支部用好用活中央、县级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在土地上做文章,即为业主增收,又让集体经济见效。
“我们做过预算,当季蔬菜均价一般是几毛钱,反季蔬菜均价一般是2.5元至3元。”去年业主大户自行搭建的大棚种植海椒均价达到5元/斤,前几年种植的反季菜效益都可观,这让种植业主尝到了种植反季菜的甜头。然而,搭建一亩地的大棚,需要投资1万余元,又让很多业主望而却步。几户大户业主前期累计搭建了100余亩,花费了近150万元,不愿再花更多资金来投入。介于此,定水村村支部召集所有业主大户一起商讨,由村集体出资升级搭建大棚,出租给业主,租金由原来800元/亩增加至1500元/亩的想法,得到大户的一致欢迎。
说干就干。今年年初,定水村村委会,将土地统一从农户手中流转出来,然后进行大棚升级。80亩大棚一经搭建,便被业主租赁完。当前,大棚内种植的萝卜,已经陆续采收上市;海椒苗也陆续移栽进大棚,比1月底才将应季栽种的海椒苗提前了近2个月,也将提前2个月上市,等着卖好价钱。
定水村采取“村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技员+农户”四方入股的模式,种植经营50亩蔬菜。村委会、专业合作社以资金入股,兼职技术员以技术折算成工资入股,农户以土地折算成钱入股。目前,已经搭建了10余亩大棚,栽上了早海椒苗。剩下的近40亩地,正在旋耕用于播种土豆。
定水村村委会将原本闲置的撂荒坡地,从农户处以200元/亩流转出来,由村集体出资开垦。开垦好的坡地,以每亩300元的价格流转给业主大户搞种植。此举,既解决了撂荒地无人种的问题,又盘活了村集体的农用设备,村民也可增收。
目前累计开垦撂荒坡地100余亩,每年挣得租金差价1万余元,用于集体收益。
定水村现有旋耕机、拖拉机、杂草机各一台,三台秸秆还田机。有农机手村民3人,平时为村内种植大户、农户提供杂草收集秸秆、秸秆打碎还田、旋耕服务,平均80元/亩。从2022年12月以来,已为村内种植大户、农户服务300余亩。毛收入24000元,除去村民的工资,可盈利1.5万余元。下一步,在满足村内需求的情况下,将为其他村、乡镇提供业务合作。
除此之外,还合作了青花椒等固定分红项目。该村实现了头部产业、第三产业同步发展。每年集体经济收入10余万元。
近年来,荷叶乡党委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发展一批政治素质高、文化水平高、能干事、干实事的农村年轻党员,为基层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培养一支了解农村、懂得民情的干部队伍。积极组织全乡蔬菜产业大户、合作社、技术人员等成立荷叶乡绿色蔬菜产业协会,与毗邻的船山区老池、重庆市潼南区米心镇共同成立潼船蓬绿色蔬菜产业协会,推动两岸三乡镇蔬菜产业在技术、标准、品牌打造等方面展开合作。同时,荷叶乡正在积极筹建蔬菜产业协会党支部,用“红色引擎”赋能“绿色发展”。
下一步,荷叶乡将在定水村新发展蔬菜种植500亩,在全乡内统筹利用集体产业发展资金、社会资本、融资贷款等新建蔬菜大棚500亩,推动毗邻地区蔬菜产业;将加快“荷心缘”品牌注册,借助现有大户、合作社的产销渠道开展集中推广,力争在2024年度内实现“荷心缘”产品入驻市场、商超;将聚焦片区内冷冻、物流、烘干等设施处理能力短板,计划在涪兴坝村、定水村分别新建1个集农产品冷藏、保鲜、清洗、分选、切制、包装等初加工为一体的物流加工区,建成后可有效促进全乡和老池、米心镇部分村组蔬菜产业发展。(王金蓉 裴云凯)
以曲艺之“歌” 见川菜之“味” 曲艺剧《桃李春风一壶酒》昨日在蓉首演
2024年四川省考在即,听听考生们的真实想法
幸福成都,又一次“遥遥领先”!
多元化做法促进高质量发展,成都东部新区营商环境再提升
文化创意让双流黄水镇云华社区颜值更高
2023完美收官,比亚迪年销破300万破纪录
新年伊始齐奋进 结对联动谱新篇—双流简阳签订“跨区域通办”协议
成都双流“篮De有你”3V3街头篮球争霸赛******上演
成都双流东升街道清泰社区开展趣味活动迎新年
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航母”乘风破浪
用青春书写无悔,用奋斗谱写华章
念好燃气安全“六字诀” 守好生命财产“六道坎”
版权声明:本文由重庆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