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老园区蝶变:工厂更“聪明”产业更环保 ——涪陵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绿色转型之路

admin7个月前 (09-29)重庆产业信息12

  老园区蝶变:工厂更“聪明”产业更环保 ——涪陵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绿色转型之路

  白涛新材料科技城是个老工业园区,聚集了天原化工、建峰集团等一批老牌化工企业。这几年,园区一方面推动像建峰这样的传统工业企业智能升级,提升效能;一方面围绕节能减排,提高副产品循环利用率,不断做大产业生态圈,走出了一条科技赋能的绿色转型之路。

  老园区蝶变:工厂更“聪明”产业更环保 ——涪陵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绿色转型之路

  ●园区一方面推动像建峰这样的传统工业企业智能升级、提升效能,一方面围绕节能减排,提高副产品循环利用率,不断做大产业生态圈

  3月11日,位于涪陵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的建峰集团,合成氨车间内各环节生产繁忙而有序。就在上个月,车间首台低氮燃烧器正式投用——通过降低生产过程中天然气的燃烧温度,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减少了1/3。

  “通过设施设备改造,我们实现了节能减排,生产效率也大幅提升。”在离生产线不远的数控室内,车间主任田超鹏紧盯着监控荧幕组上的图像、数字,实时监控着生产线上参数的变化。

  白涛新材料科技城是个老工业园区,聚集了天原化工、建峰集团等一批老牌化工企业。这几年,园区一方面推动像建峰这样的传统工业企业智能升级,提升效能;一方面围绕节能减排,提高副产品循环利用率,不断做大产业生态圈,走出了一条科技赋能的绿色转型之路。

  在这重庆头部条年产30万吨合成氨生产线多年的“工龄”。智能化改造前,巡检工人每天用纸笔填写的设备巡检记录单就有厚厚一叠

  建峰集团的前身为国营816厂,原属三线年代初,停军转民后的建峰集团建成了重庆头部条年产30万吨合成氨生产线多岁的田超鹏便是这条生产线上首批工人之一。

  如今,由中石化开采的页岩气通过管道源源不断地输送而来,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蕞终生成合成氨。

  走进工厂,岁月的痕迹仍清晰可见。在脱硫、脱硝等核心环节,还保留着不少当年建厂时留下的大件设备。“一晃眼,这些‘铁疙瘩’也有30多年的‘工龄’,和我一样不再年轻了。”田超鹏感慨道。

  30多年前,田超鹏还是车间里的一名巡检工,为了保障设备24小时正常运行,他和工友们轮流值班,每隔两个小时就要对车间里的众多设备进行一次巡检。

  “刚进厂那会,我硬是跟着师傅学了三年,才敢单独上生产线。”田超鹏领着记者来到生产区域。

  眼前的“一段转换炉”是制取合成氨的核心设备。在这座足足有30多米高的转换炉内,由页岩气分离出的甲烷在高温、高压下转化为氢气,再作为生产合成氨的重要原料被输送至下一道工序。

  转换炉外,有一道笔直的楼梯一直延伸至炉顶。记者试着往上攀爬,到了离地面十来米的地方,便不敢再继续。“走这个楼梯,要重心前移,鞋子不能太笨重,不然容易摔倒。”田超鹏熟练地爬上炉顶,从怀里掏出红外线测温仪,检测炉周温度情况。

  按照规定,工人们每隔两小时就要对设备进行一次点检。在车间智能改造前,没有设备辅助,要判断机械装置的运行情况,全靠巡检工人用耳听,用手摸,用鼻子闻。

  “车间内有许多机泵装置,机泵正常运行时,声音应该是平稳的,如果忽高忽低则说明设备出现了异常……”田超鹏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自己的“秘诀”。

  一次巡检中,他隐约听见管道发出轻微异响,疑似液氨输送泵出现泄漏,便用手压紧阀门,凑近输送泵闻了闻,果然,一股刺鼻的味道迎面扑来。

  “要是年轻的巡检工,就很可能因为缺乏经验而忽略这些小细节。”田超鹏坦言。凭着多年经验,他多次成功排查出安全隐患并妥善处置。

  整个车间有100多个巡检点位,在智能化改造前,巡检工人每天要在众多设备间往返穿梭十余次,用纸笔填写的记录单就有厚厚一叠。

  得益于智能化改造,建峰集团实现了“逆生长”:去年营收65.98亿元,同比增长62%;利润同比增长12.67倍

  由于设备老化,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通常会逐年下降,可建峰这座老牌化工厂却实现了“逆生长”:去年,整个集团累计实现营收65.98亿元,同比增长62%;利润同比增长12.67倍。

  “这与我们实施车间智能化改造,以‘机器换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分不开。”建峰集团生产部负责人杨晓斌告诉记者。

  车间数控室内,荧幕上的监控视频不断闪烁。这里就像车间的中枢神经系统,各台设备、装置的运行数据持续接入,工人们在电脑终端轻点鼠标,即可完成压力、温度等各项参数的实时监控、校准。

  智能化改造对于巡检工作的影响同样直接。以前,点检情况需要纸笔记录,情况汇总后再由工人反馈至维修部,完成一次点检至少需要一个多小时。而在车间实施智能化改造后,各环节生产参数、设备运行参数蕞大限度实现了在线采集、自动监控,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在监控屏上一目了然。有了这样一个“智能巡检”系统之后,人工巡检工作依然重要,但很大程度上已经属于辅助性质了。

  “与此同时,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点检流程实现了全过程、全链条跟踪管理,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人工巡检的误差率。”田超鹏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大数据智能化改造也带动建峰向“绿色化生产”转型。1000℃,这是甲烷在正常氧气浓度下,转化为氢气所需的温度。而自从上个月,建峰将首台低氮燃烧器应用于合成氨生产环节后,通过改变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这一温度下降了200多℃。

  “温度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量随之减少。”田超鹏告诉记者,通过改变燃烧方式,他所在的合成氨车间,仅甲烷转换环节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就下降了1/3。

  据了解,目前,建峰集团已对发电装置、燃烧设备等进行了节能改造,去年建峰集团共节省标准煤5万多吨。

  同辉天有气体就是一家以化工废气为原料,制取干冰、食品添加剂的企业,每年可为上游企业“消化”10万吨二氧化碳废气。目前,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的废物、废气利用率已在90%以上

  对化工企业而言,要是能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物循环利用,不仅能节省高昂的危废处置和原料采购费,还能更好保护生态环境。

  同样位于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的同辉天有气体,就是一家以化工废气为原料,制取干冰、食品添加剂的企业。它的上游是2010年落户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的华峰化工,每年,同辉天有可为华峰化工消耗10万吨的二氧化碳废气。

  吃过午饭,同辉天有一线岁的张嘉陵戴上安全帽,马不停蹄地赶到生产区域,准备进行午后巡检。

  现场,设备轰鸣,密布的粗大管道将一座座银色塔罐连通起来,显得错落有致。张嘉陵戴上手套,扭开吸附塔上的排水阀门,将多余的水汽排走,又对设备上压力、压强等运行参数进行仔细核对。

  “今年已是我在生产线个年头了。”张嘉陵感慨道。刚进厂那会,家里人还担心化工企业污染重,张嘉陵于是带着他们来到厂区参观。看着到处栽满绿植,空气清新宜人,家人们也放心了。

  “以产业转型为抓手,在推动建峰集团这样的老牌化工企业智能化升级的同时,我们还不断引入上下游企业,提高副产品循环利用率,构建起‘绿色+’的循环产业生态圈。”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紧临同辉天有气体的华峰化工厂区,总排污口的水清澈见底,烟囱口排放出的缕缕白烟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空气中没有异味。

  “落户以来,我们在安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总投资的15%以上。”华峰化工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围绕科技创新,不断探索废气、废物的循环利用,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譬如,在环己烷生产环节,他们便利用醇酮装置中的尾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制取氮气,再输送至管道中,循环生产。“与传统的空气制氮相比,这不仅为我们节省了一半的成本,还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的废物、废气利用率已在90%以上。在建峰、华峰等化工龙头带动下,园区还吸引到包括同辉天有气体在内的50余家上下游关联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了聚氨酯及聚酰胺、页岩气深加工、氯碱和精细化工、铝深加工和新型材料四大产业集群。

  今年全国两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我市传统工业大区,涪陵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近年来,在推动产业转型、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涪陵区有哪些创新举措?3月13日,记者采访了涪陵区委书记王志杰。

  重庆日报:工业是涪陵的根基,涪陵区是如何以创新为引领,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

  王志杰:我们围绕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高地,坚持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以“科创+产业”为导向,着力构建“1+2+8+N”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体系,推动科创投入、科创产业、科创平台、科创企业、创新人才、创新生态“六个突破”。

  目前,涪陵高新区升级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有序推进、今年预计规上工业产值将突破1500亿元,白涛新材料科技城加速向千亿级园区迈进、今年预计规上工业产值将突破500亿元,慧谷湖科创小镇建设拉开序幕,8个产业科创基地均由区领导挂帅推动,业内有特色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型研发机构总数达到121个。2021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660亿元、增长22%;获评智能制造标杆企业4户、智能工厂14个、数字化车间43个,数量均居全市区县头部。

  重庆日报:在推动制造业升级进程中,涪陵如何保持环保治理同步跟进,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

  王志杰:我们围绕建设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加快调整以绿色低碳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通过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不断提高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比如,我们认真落实国家能耗“双控”政策,引导企业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科技、新装备,实施页岩气钻井平台“油改电”等节能改造项目38个,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截至去年底,涪陵建成国家绿色工厂5个,市级绿色工厂6个,获评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2个,均居全市区县前列。

  重庆日报:涪陵规上工业产值已经迈上2200亿元台阶,下一步,涪陵将如何发挥产业优势,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高地?

  王志杰:我们将坚持“科创+”“绿色+”,围绕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大力实施工业“十百千万”工程,扎实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工业园区“扩面提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等“五大”行动,推动实现工业增加值、领军企业、上市企业、智造企业、研发创新“五项倍增”;同时进一步叫响做亮涪陵“服到位、零距离”营商环境品牌,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力争到2026年,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突破350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

  涪陵高新区今年预计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白涛新材料科技城加速向千亿级园区迈进,今年预计规上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

  2021年产值达660亿元,增长22%;获评智能制造标杆企业4户、智能工厂14个、数字化车间43个,数量均居全市区县头部

  截至去年底,建成国家绿色工厂5个,市级绿色工厂6个,获评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2个,均居全市区县前列

  ●园区一方面推动像建峰这样的传统工业企业智能升级、提升效能,一方面围绕节能减排,提高副产品循环利用率,不断做大产业生态圈

  3月11日,位于涪陵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的建峰集团,合成氨车间内各环节生产繁忙而有序。就在上个月,车间首台低氮燃烧器正式投用——通过降低生产过程中天然气的燃烧温度,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减少了1/3。

  “通过设施设备改造,我们实现了节能减排,生产效率也大幅提升。”在离生产线不远的数控室内,车间主任田超鹏紧盯着监控荧幕组上的图像、数字,实时监控着生产线上参数的变化。

  白涛新材料科技城是个老工业园区,聚集了天原化工、建峰集团等一批老牌化工企业。这几年,园区一方面推动像建峰这样的传统工业企业智能升级,提升效能;一方面围绕节能减排,提高副产品循环利用率,不断做大产业生态圈,走出了一条科技赋能的绿色转型之路。

  在这重庆头部条年产30万吨合成氨生产线多年的“工龄”。智能化改造前,巡检工人每天用纸笔填写的设备巡检记录单就有厚厚一叠

  建峰集团的前身为国营816厂,原属三线年代初,停军转民后的建峰集团建成了重庆头部条年产30万吨合成氨生产线多岁的田超鹏便是这条生产线上首批工人之一。

  如今,由中石化开采的页岩气通过管道源源不断地输送而来,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蕞终生成合成氨。

  走进工厂,岁月的痕迹仍清晰可见。在脱硫、脱硝等核心环节,还保留着不少当年建厂时留下的大件设备。“一晃眼,这些‘铁疙瘩’也有30多年的‘工龄’,和我一样不再年轻了。”田超鹏感慨道。

  30多年前,田超鹏还是车间里的一名巡检工,为了保障设备24小时正常运行,他和工友们轮流值班,每隔两个小时就要对车间里的众多设备进行一次巡检。

  “刚进厂那会,我硬是跟着师傅学了三年,才敢单独上生产线。”田超鹏领着记者来到生产区域。

  眼前的“一段转换炉”是制取合成氨的核心设备。在这座足足有30多米高的转换炉内,由页岩气分离出的甲烷在高温、高压下转化为氢气,再作为生产合成氨的重要原料被输送至下一道工序。

  转换炉外,有一道笔直的楼梯一直延伸至炉顶。记者试着往上攀爬,到了离地面十来米的地方,便不敢再继续。“走这个楼梯,要重心前移,鞋子不能太笨重,不然容易摔倒。”田超鹏熟练地爬上炉顶,从怀里掏出红外线测温仪,检测炉周温度情况。

  按照规定,工人们每隔两小时就要对设备进行一次点检。在车间智能改造前,没有设备辅助,要判断机械装置的运行情况,全靠巡检工人用耳听,用手摸,用鼻子闻。

  “车间内有许多机泵装置,机泵正常运行时,声音应该是平稳的,如果忽高忽低则说明设备出现了异常……”田超鹏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自己的“秘诀”。

  一次巡检中,他隐约听见管道发出轻微异响,疑似液氨输送泵出现泄漏,便用手压紧阀门,凑近输送泵闻了闻,果然,一股刺鼻的味道迎面扑来。

  “要是年轻的巡检工,就很可能因为缺乏经验而忽略这些小细节。”田超鹏坦言。凭着多年经验,他多次成功排查出安全隐患并妥善处置。

  整个车间有100多个巡检点位,在智能化改造前,巡检工人每天要在众多设备间往返穿梭十余次,用纸笔填写的记录单就有厚厚一叠。

  得益于智能化改造,建峰集团实现了“逆生长”:去年营收65.98亿元,同比增长62%;利润同比增长12.67倍

  由于设备老化,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通常会逐年下降,可建峰这座老牌化工厂却实现了“逆生长”:去年,整个集团累计实现营收65.98亿元,同比增长62%;利润同比增长12.67倍。

  “这与我们实施车间智能化改造,以‘机器换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分不开。”建峰集团生产部负责人杨晓斌告诉记者。

  车间数控室内,荧幕上的监控视频不断闪烁。这里就像车间的中枢神经系统,各台设备、装置的运行数据持续接入,工人们在电脑终端轻点鼠标,即可完成压力、温度等各项参数的实时监控、校准。

  智能化改造对于巡检工作的影响同样直接。以前,点检情况需要纸笔记录,情况汇总后再由工人反馈至维修部,完成一次点检至少需要一个多小时。而在车间实施智能化改造后,各环节生产参数、设备运行参数蕞大限度实现了在线采集、自动监控,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在监控屏上一目了然。有了这样一个“智能巡检”系统之后,人工巡检工作依然重要,但很大程度上已经属于辅助性质了。

  “与此同时,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点检流程实现了全过程、全链条跟踪管理,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人工巡检的误差率。”田超鹏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大数据智能化改造也带动建峰向“绿色化生产”转型。1000℃,这是甲烷在正常氧气浓度下,转化为氢气所需的温度。而自从上个月,建峰将首台低氮燃烧器应用于合成氨生产环节后,通过改变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这一温度下降了200多℃。

  “温度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量随之减少。”田超鹏告诉记者,通过改变燃烧方式,他所在的合成氨车间,仅甲烷转换环节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就下降了1/3。

  据了解,目前,建峰集团已对发电装置、燃烧设备等进行了节能改造,去年建峰集团共节省标准煤5万多吨。

  同辉天有气体就是一家以化工废气为原料,制取干冰、食品添加剂的企业,每年可为上游企业“消化”10万吨二氧化碳废气。目前,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的废物、废气利用率已在90%以上

  对化工企业而言,要是能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物循环利用,不仅能节省高昂的危废处置和原料采购费,还能更好保护生态环境。

  同样位于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的同辉天有气体,就是一家以化工废气为原料,制取干冰、食品添加剂的企业。它的上游是2010年落户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的华峰化工,每年,同辉天有可为华峰化工消耗10万吨的二氧化碳废气。

  吃过午饭,同辉天有一线岁的张嘉陵戴上安全帽,马不停蹄地赶到生产区域,准备进行午后巡检。

  现场,设备轰鸣,密布的粗大管道将一座座银色塔罐连通起来,显得错落有致。张嘉陵戴上手套,扭开吸附塔上的排水阀门,将多余的水汽排走,又对设备上压力、压强等运行参数进行仔细核对。

  “今年已是我在生产线个年头了。”张嘉陵感慨道。刚进厂那会,家里人还担心化工企业污染重,张嘉陵于是带着他们来到厂区参观。看着到处栽满绿植,空气清新宜人,家人们也放心了。

  “以产业转型为抓手,在推动建峰集团这样的老牌化工企业智能化升级的同时,我们还不断引入上下游企业,提高副产品循环利用率,构建起‘绿色+’的循环产业生态圈。”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紧临同辉天有气体的华峰化工厂区,总排污口的水清澈见底,烟囱口排放出的缕缕白烟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空气中没有异味。

  “落户以来,我们在安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总投资的15%以上。”华峰化工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围绕科技创新,不断探索废气、废物的循环利用,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譬如,在环己烷生产环节,他们便利用醇酮装置中的尾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制取氮气,再输送至管道中,循环生产。“与传统的空气制氮相比,这不仅为我们节省了一半的成本,还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的废物、废气利用率已在90%以上。在建峰、华峰等化工龙头带动下,园区还吸引到包括同辉天有气体在内的50余家上下游关联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了聚氨酯及聚酰胺、页岩气深加工、氯碱和精细化工、铝深加工和新型材料四大产业集群。

  今年全国两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我市传统工业大区,涪陵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近年来,在推动产业转型、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涪陵区有哪些创新举措?3月13日,记者采访了涪陵区委书记王志杰。

  重庆日报:工业是涪陵的根基,涪陵区是如何以创新为引领,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

  王志杰:我们围绕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高地,坚持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以“科创+产业”为导向,着力构建“1+2+8+N”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体系,推动科创投入、科创产业、科创平台、科创企业、创新人才、创新生态“六个突破”。

  目前,涪陵高新区升级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有序推进、今年预计规上工业产值将突破1500亿元,白涛新材料科技城加速向千亿级园区迈进、今年预计规上工业产值将突破500亿元,慧谷湖科创小镇建设拉开序幕,8个产业科创基地均由区领导挂帅推动,业内有特色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型研发机构总数达到121个。2021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660亿元、增长22%;获评智能制造标杆企业4户、智能工厂14个、数字化车间43个,数量均居全市区县头部。

  重庆日报:在推动制造业升级进程中,涪陵如何保持环保治理同步跟进,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

  王志杰:我们围绕建设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加快调整以绿色低碳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通过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不断提高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比如,我们认真落实国家能耗“双控”政策,引导企业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科技、新装备,实施页岩气钻井平台“油改电”等节能改造项目38个,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截至去年底,涪陵建成国家绿色工厂5个,市级绿色工厂6个,获评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2个,均居全市区县前列。

  重庆日报:涪陵规上工业产值已经迈上2200亿元台阶,下一步,涪陵将如何发挥产业优势,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高地?

  王志杰:我们将坚持“科创+”“绿色+”,围绕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大力实施工业“十百千万”工程,扎实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工业园区“扩面提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等“五大”行动,推动实现工业增加值、领军企业、上市企业、智造企业、研发创新“五项倍增”;同时进一步叫响做亮涪陵“服到位、零距离”营商环境品牌,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力争到2026年,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突破350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

  涪陵高新区今年预计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白涛新材料科技城加速向千亿级园区迈进,今年预计规上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

  2021年产值达660亿元,增长22%;获评智能制造标杆企业4户、智能工厂14个、数字化车间43个,数量均居全市区县头部

  截至去年底,建成国家绿色工厂5个,市级绿色工厂6个,获评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2个,均居全市区县前列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蕞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西段106号10栋移动新媒体产业大厦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 传真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重庆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标签: 重庆工业园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官】-初中3+3升学报名咨询

【官】-初中3+3升学报名咨询

  重庆轨道交通集团、上海地铁、中车集团、北京铁路局   铁路通信及信号的设计、施工和维修养护部门   各类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急救中心、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   幼教、幼师、早教老师、幼儿园园长、公关、市场推广、会展   网店运营、新媒体运营、APP运营、营销策划、方案策划、网页制作  ...

光大银行重庆分行:聚焦实体所需

光大银行重庆分行:聚焦实体所需

  6月28日,光大银行重庆分行迎来26周岁生日。多年来,该行在监管部门、光大集团和总行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经济金融方针政策,秉持“审慎、稳健、合规”经营理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综合金融服务,为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金融“活水”。6月26日起推出“光耀巴渝廿六载 大有可为扬新帆”系列,展现光大银行重庆分行扎根巴渝大地、服务重庆发展的做法、成效和亮点。...

关于中建

关于中建

  2022年12月27日,中建八局发展建设公司承建的重庆市前沿科技城新能源智能汽车工业园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开工。   项目位于重庆市渝北区唐家沱组团N分区N3-1/04地块,占地面积约1159亩,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产建筑物、压铸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生产生活辅助设施等工程。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新...

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涪陵提质建设渝东新城主引擎

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涪陵提质建设渝东新城主引擎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建议升级到Internet Explorer 9及以上版本或者安装Chrome内核浏览器获得蕞佳浏览体验。   更换或升级浏览器以获得蕞佳体验。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有安全风险且无法正常显示。建议您升级或使用其他浏览器。   若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

喜讯!涪陵新增8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喜讯!涪陵新增8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网站对外公布了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涪陵区8家企业确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占全市15%左右,涪陵高新区确定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成为涪陵区首个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涪陵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规划和要求,持续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助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生动展现。...

城口县工业园区简介

城口县工业园区简介

  城口县工业园区(重庆市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项目)于2008年经市政府批准设立,是重庆市市级特色工业园区。2018年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发布的《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公告核准面积为21.58公顷。城口园区为“一区三组团”(高燕组团、庙坝组团、巴山组团)。“高燕组团”位于城口县西南部,距县城6公里,交通便捷,分为A、B两区,以铁合金加工及建材加工(水泥、商砼、砂石等)为主导...

奥康国际董秘回复:目前公司生产基地包括浙江千石工业园、浙江瓯北东瓯工业园、重庆璧山制造基地。暂时没有在其他地方设立生产基地的计划

奥康国际董秘回复:目前公司生产基地包括浙江千石工业园、浙江瓯北东瓯工业园、重庆璧山制造基地。暂时没有在其他地方设立生产基地的计划

  奥康国际(603001)09月28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了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奥康国际董秘:您好,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目前公司生产基地包括浙江千石工业园、浙江瓯北东瓯工业园、重庆璧山制造基地。暂时没有在其他地方设立生产基地的计划,谢谢。   奥康国际2021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5.22亿元,同比上升52.44%;归母净利润8131.03...

工业园区智慧环境综合管理系统重庆经开区试运行

工业园区智慧环境综合管理系统重庆经开区试运行

  人民网重庆8月11日电 在“绿色+”“智慧+”环境综合管理理念下,重庆经开区依托自身优势,充分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西南地区建立首个工业园区智慧环境综合管理系统。   据悉,“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环境综合管理系统”已试运行2个月,这套系统到底有何神奇之处,来“一”探究竟。   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