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国际影响力!重庆新添“国字号”加工贸易产业园
9月13日,商务部发布了首批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认定名单,共13家。其中,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成功入列榜单。重庆市商务委对外贸易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10年以来,重庆按国家要求推进加工贸易承接转移,承接产业转移区域格局逐步显现。
2016年重庆被国家3部委认定为全国加工贸易承接转移示范地,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江津、涪陵、万州等10个市级加工贸易示范区蓬勃发展,各示范区结合自身产业特点,积极承接智能装备、汽车零部件、5G、半导体等产业转移,初步形成了全市重点突出、多点多品种支撑的加工贸易发展格局。
据了解,本次入选“国字号”的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以下简称“西永微电园”)。2020年,西永微电园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226.91亿元、增长17.92%;外贸进出口总额2858亿元,增长10.9%,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额2091亿元,增长9.7%。
重庆市商务委对外贸易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加工贸易产业在发展壮大中主导产业链不断完善。
在西永微电园,智能终端制造业和集成电路制造业是西永微电园的主导产业,已建成“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原材料配套”集成电路全流程体系,建成了集运营商、品牌商、代工厂和配套商为一体的智能终端产业链。
“‘十三五’时期,西永微电园在惠普、宏碁、华硕三大PC品牌商和广达、英业达、富士康等三大代工企业基础上,增加了苹果、华为、小米等PC品牌商,并实现了除处理器、存储器以外的本地配套全覆盖,形成了‘品牌多元、代工多家、配套多样、产品多类’的世界级智能终端加工贸易产业集群。”该负责人说,SK海力士在一期封装项目基础上,积极推进二期封测项目释放产能,使西永微电园成为SK海力士全球蕞大封装测试基地。
该负责人指出,加工贸易产业助推重庆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开放政策在西永微电园叠加,催生了中欧班列(重庆)国际铁路联运、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空物流枢纽、渝深铁路等通道,改写了内陆地区不沿边、不靠海打通对外开放通道的历史。
目前,西永微电园持续多年保持全球蕞大的笔电生产基地地位,笔电产量连年保持全球头部,全球占比1/4。园区内,达丰(重庆)电脑有限公司去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重庆头部家千亿级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
“目前,西永综保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是重庆发展加工贸易的主战场,以智能终端等产业为主,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市加工贸易总额的90%以上。”该负责人说,江津、涪陵、万州依托新获批的综保区加快发展加工贸易,除电子信息配套企业外,还有ABB、江津涡轮、凯高玩具等较知名的加工贸易企业。而永川综保区将依托引进的德国埃马克、利勃海尔、长城汽车等知名企业,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等加工贸易产业集群,璧山则着力完善配套企业和研发机构,打造康佳半导体光电产业园。
重庆大力推进现有加工贸易企业加快智能化转型,使加工贸易产业链价值链不断延伸。在重庆市商务委支持下,西永微电园抓住新一轮转型机遇,着力打造“制造+研发”智能产业高地,一手抓研发创新,一手抓补链成群,重点加工贸易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西永微电园成为重庆市头部批智慧园区试点单位。
广达、英业达、富士康等加工贸易企业大力发展自动化,还在智能制造领域进行了深度探索。广达公司采用智能设备联网、信息系统支撑、融合数据分析等,形成智能的车间物联网平台,实时监控产线生产,已经实现了生产良率、直通率99%。在2018—2020年三年间,英业达累计投入超过1.7亿元对现有重庆工厂实施智能化改造,SMT产线%。智能化极大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与此同时,企业的研发能力也不断增强,广达、英业达单独设立了研发中心事业部,积极将研发融入生产,极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产业链的丰富完善,也加速了创新要素在西永微电园集聚。联合微电子中心、英特尔 FPGA 中国创新中心、博世工业4.0、华为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重庆中心等创新生态在园区蓬勃发展,加快建设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的半导体和微电子研究院,开辟产学研协调创新新局面。目前,西永微电园规上工业企业员工人数约7万人,已引进创新人才超1300余名,其中博士超300名。
2020年,西永微电园产能创历史新高,笔记本电脑产量达到6352万台,增长32.7%。智能终端产业产值达到2014亿元,增长19.9%,巩固了重庆外资外贸和工业基本盘,成为重庆出口主力和拉动重庆出口增长的头部动力。
重庆市商务委对外贸易管理处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重庆有实绩的加工贸易企业达150多家,纬创、旭硕、仁宝等企业回购了厂房,“恒业恒产”扎根重庆发展。今年前7个月,重庆加工贸易进出口1945.6亿元,增长14.5%,占同期重庆外贸总值的44%。
据悉,下一步,重庆将推动西永微电园用好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区、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区”合一的重要优势,进一步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推进加工制造、研发设计、物流分拨、检测维修、销售服务“五个中心”建设,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打造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的“高端版”,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加工贸易产业园区,全球重要的加工贸易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国领先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加工贸易协同发展集聚区。(俞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重庆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