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提高土地复种指数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雨水过后,万物萌发。在重庆市开州区白桥镇山茶村,10多名村民正抢抓有利时机,翻挖土地。“这60亩土地,我们打算种两茬马铃薯、一茬南瓜,力争每亩收入突破5000元。”山茶村党支部书记李希培说,今年,村里将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实现一茬变三茬,为乡村振兴不断增添新动力。
山茶村有800多户、3400多人,全村耕地面积2685亩,其中田2555亩、地130亩。近年来,山茶村探索发展石榴、猕猴桃等产业,由于品种、气候、技术等原因,产业“只开花不结果”,严重挫伤了村民的积极性。
如何发展适宜的产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山茶村一度陷入迷茫,村支“两委”干部倍感“压力山大”,是党的二十大精神给这个小山村照进了“阳光”。
李希培介绍,去年10月,村支“两委”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会上,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结合本村土地属沙性土壤等实际,认为栽树种果成本较大,应在土地复种上做文章,发展“短平快”产业。
“那就种马铃薯、南瓜,这个技术要求不高,村民都会。”
“村里的大部分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去了,在家的都是老人和孩子,种马铃薯和南瓜都是力气活,村民愿不愿意?”
“马铃薯和南瓜是‘大路货’,销路恐怕难找哟。”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发展思路渐渐清晰:以集体经济形式种植商品蔬菜和中药材,由村里统一组织销售,雇请村民务工挣钱。
说干就干。去年11月,山茶村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请20多名村民对60多亩集体闲置土地翻耕除草、开沟起厢,并种上了马铃薯。
与此同时,山茶村村支“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部分村民代表,前往毗邻的紫水乡考察中药材桔梗种植项目。“我们今年打算种植桔梗30亩。”李希培说,桔梗近期就会陆续栽种。
“原以为这‘土疙瘩’不值钱,没想到每斤卖价高达2元。”山茶村2组村民吴德灿提着刚挖出来的马铃薯笑呵呵地说。
今年50多岁的曾祥正,是村集体经济组织雇的“合同工”,主要从事翻地、除草、施肥、采收等农活,每天务工收入70元。“钱也挣了,家也照顾了。”曾祥正感到十分满意。
满意的不仅是村民,还有村集体经济组织。眼下,山茶村去年秋季种植的马铃薯采收、销售已进入尾声,亩产800多斤,总产量近5万斤,销售收入近10万元。“仅种植马铃薯,我们村就实现集体经济纯收入2万多元。”李希培说,这些种过马铃薯的地块,马上就种南瓜,待南瓜收获后再种一茬马铃薯。这种轮作模式,既改善了土壤、增强了肥力,又充分挖掘了土地资源,实现了一地多种多赢。
产业大发展,设施来保障。今年,山茶村还将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发动群众筹资投劳,硬化产业公路5公里,畅通通组公路3公里;实施复兴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借助白桥镇抗旱供水工程过境机遇,进一步改善水利设施,实现涝能排、旱能灌、人能饮的目标。
“党的二十大精神,让我们基层干部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李希培信心满满地说,村里将利用山多草多的优势,鼓励村民发展牛羊、生猪、淡水鱼等养殖产业,种植梨、李、柑橘等水果,让村民在增收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雨水过后,万物萌发。在重庆市开州区白桥镇山茶村,10多名村民正抢抓有利时机,翻挖土地。“这60亩土地,我们打算种两茬马铃薯、一茬南瓜,力争每亩收入突破5000元。”山茶村党支部书记李希培说,今年,村里将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实现一茬变三茬,为乡村振兴不断增添新动力。
山茶村有800多户、3400多人,全村耕地面积2685亩,其中田2555亩、地130亩。近年来,山茶村探索发展石榴、猕猴桃等产业,由于品种、气候、技术等原因,产业“只开花不结果”,严重挫伤了村民的积极性。
如何发展适宜的产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山茶村一度陷入迷茫,村支“两委”干部倍感“压力山大”,是党的二十大精神给这个小山村照进了“阳光”。
李希培介绍,去年10月,村支“两委”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会上,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结合本村土地属沙性土壤等实际,认为栽树种果成本较大,应在土地复种上做文章,发展“短平快”产业。
“那就种马铃薯、南瓜,这个技术要求不高,村民都会。”
“村里的大部分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去了,在家的都是老人和孩子,种马铃薯和南瓜都是力气活,村民愿不愿意?”
“马铃薯和南瓜是‘大路货’,销路恐怕难找哟。”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发展思路渐渐清晰:以集体经济形式种植商品蔬菜和中药材,由村里统一组织销售,雇请村民务工挣钱。
说干就干。去年11月,山茶村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请20多名村民对60多亩集体闲置土地翻耕除草、开沟起厢,并种上了马铃薯。
与此同时,山茶村村支“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部分村民代表,前往毗邻的紫水乡考察中药材桔梗种植项目。“我们今年打算种植桔梗30亩。”李希培说,桔梗近期就会陆续栽种。
“原以为这‘土疙瘩’不值钱,没想到每斤卖价高达2元。”山茶村2组村民吴德灿提着刚挖出来的马铃薯笑呵呵地说。
今年50多岁的曾祥正,是村集体经济组织雇的“合同工”,主要从事翻地、除草、施肥、采收等农活,每天务工收入70元。“钱也挣了,家也照顾了。”曾祥正感到十分满意。
满意的不仅是村民,还有村集体经济组织。眼下,山茶村去年秋季种植的马铃薯采收、销售已进入尾声,亩产800多斤,总产量近5万斤,销售收入近10万元。“仅种植马铃薯,我们村就实现集体经济纯收入2万多元。”李希培说,这些种过马铃薯的地块,马上就种南瓜,待南瓜收获后再种一茬马铃薯。这种轮作模式,既改善了土壤、增强了肥力,又充分挖掘了土地资源,实现了一地多种多赢。
产业大发展,设施来保障。今年,山茶村还将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发动群众筹资投劳,硬化产业公路5公里,畅通通组公路3公里;实施复兴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借助白桥镇抗旱供水工程过境机遇,进一步改善水利设施,实现涝能排、旱能灌、人能饮的目标。
“党的二十大精神,让我们基层干部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李希培信心满满地说,村里将利用山多草多的优势,鼓励村民发展牛羊、生猪、淡水鱼等养殖产业,种植梨、李、柑橘等水果,让村民在增收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剪纸说节气·惊蛰:春雷始鸣,蛰虫惊走
重庆单轨3号线雷锋号主题列车正式上线
增颜提质 九龙乡村融合农文旅奏响振兴曲
·加大政策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潘功胜: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沃尔沃2月中国大陆销量超1.3万辆
·开瑞新能源第二届城配创业节全面赋能司机
江北区各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主题活动
·首次面向毕业生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班开班
·重庆北碚职业教育中心举行毕业典礼暨成人礼活动
·重庆沙坪坝:擦亮法治政府建设金字招牌
·律师优化服务供给助力汽车产业迭代升级
·铜梁:以赏花季为契机促进经济发展
·强直性脊柱炎 试试两种中医药外治法
·感冒后耳朵闷堵像塞了棉花 警惕分泌性中耳炎
神奇画卷!江心岛上“十二金钗”
飒!沉浸式体验重庆女子特警大练兵
志愿服务积分制 帮助群众解难题
无私奉献好村医 助人为乐显真情
从三个报告看2023民生新改善
重庆代表团提交全团建议: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
重庆快速路六纵线南延伸段迎新进展
拓市场 重庆将组团赴粤港澳招商引资
川渝两地相向而行 科创一座城加速成势
百姓故事从黄瓜山打出来的篮球少年
打卡开往春天的列车 这些安全事项请你注意
文旅观察:百万年薪聘导游,是博眼球吗?
曾经的背书困难户 将高考必背古文编成国风歌曲
健康映像·名医在线更多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线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蕞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西段106号10栋移动新媒体产业大厦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 传真
版权声明:本文由重庆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