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区成功创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月21日,市政府批复设立重庆开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必将载入开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史册。
自2019年以来,我区上下锚定目标,集全区之力强基础、助发展,推动浦里新区朝着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标不断迈进。4年发展,浦里新区日渐完善;4年努力,浦里新区硕果累累。站在新的起点,浦里新区扬帆再启航,承载全区人民的期盼与愿望,续写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辉煌。
近年来,我区牢牢抓住“高”“新”两个关键,以“发展高科技、培育新产业、打造新生态、构筑新动能”为主线,推动创新要素跨行业、跨产业、跨区域集聚共享,切实增强科技创新的集聚度、活跃度、开放度、贡献度、辐射度。
此次市政府批复设立重庆开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规划面积8.33平方公里,共7个区块。
头部区块东至东华街、南至东河、西至白鹤街道天祠社区9组殷家塝、北至汉郭路,总面积0.73平方公里。
第二区块东至汉丰街、南至平桥河生态公园、西至滨湖西路、北至滨湖西路总,总面积0.99平方公里。
第三区块东至渠口镇钦云村3组偏塝、南至渠口镇钦云村9组龙槽湾、西至渠口镇钦云村10组沙湾、北至渠口镇钦云村2组云安寨,总面积1.61平方公里。
第四区块东至赵家街道柳池村黄家沟大桥、南至浦里河、西至东浦一街、北至凤翔路,总面积0.41平方公里。
第五区块东至东浦五街、南至浦里河、西至赵家街道和平村5组黄家祠堂、北至朝阳路,总面积2.93平方公里。
第六区块东至长沙镇胡桥村村委会、南至浦里河、西至长沙镇胡桥村1组长塝、北至陈家大道,总面积0.49平方公里。
第七区块东至长沙镇分水村11组张家村子、南至浦里河、西至南门镇天水村二道沟、北至陈家大道,总面积1.17平方公里。
高新区由浦里组团、白鹤组团、平桥组团等组成。高新区近期规划建设40平方公里、中期规划建设70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厂房120万平方米,配套公寓近10万平方米,道路管网60余公里,学校、医院、公寓、研发大楼、企业服务中心、港口、商业以及水电气通讯等配套齐全。
高新区拥有渝东北唯一可连片开发土地近70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有成熟工业用地约3000亩可供企业立即入驻建设,是渝东北三峡库区用地条件蕞好、区位优势良好的区域。
高新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及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加速壮大,工业全面跃升态势、多业支撑格局正在形成。
高新区先后荣获市级“优秀工业园区”“重庆市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市级首批“智慧园区”单位等称号,成功获批重庆市(开州)生物医药产业园、重庆智能家居产业园和渝东北渝东南唯一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批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蕞新数据显示,高新区累计入驻企业239家,年实现二三产业总产值632亿元,带动就业2万余人,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0.5%。工业集中度达到85.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445吨标准煤。高技术服务业占营业收入为8.47%。
2019年启动创建高新区以来,浦里新区产业集聚区从过去的综合工业园区变为智慧型、生态型的高新技术园区,成为战略机遇叠加“高地”、要素政策汇聚“洼地”、投资兴业发展“宝地”。
高新区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持续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打造渝东北川东北创新高地,为全市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开州力量。
浦万隧道建成通车,开州中学浦里校区投入使用,污水处理、消防设施、公园广场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为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壮大夯实了基石,智能家居、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发展创历史新高。
目前,高新区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产业体系,成为高新区新的增长极。
浦里新区管委会主动围绕四大特色产业,提升“存量”的同时,不断做大“增量”。积极促进紫建电子、天致药业、德凯实业、欧华陶瓷、鹤众工贸、千能实业、联峰电机、红禾朗工业制造以及临江智能家居等20余家企业实现智能化改造和产能提升,累计投入资金超过4亿元。
目前,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67家,培育独立法人研发机构10家,市级以上专业研发机构44家,发明专利90余个。紫建电子成功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紫建电子、星星套装门等11家企业获得重庆“制造业100强”“双百企业”“隐形冠军”“小巨人”“专精特新”等称号,德凯实业被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认定为“覆铜板行业专业前十企业”。
高新区依托产业链布置创新链,依托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近年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的培育引进,催生了一批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浦里新区管委会着力构建地区产业生态,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体系,推动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积极引进研发设计、封装测试、工业物联网、智慧物流、现代金融等高技术服务业,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功能。
高新区引进易智网入驻设立工作站,搭建运营“易智网—开州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西南分中心开州站尽快落地,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技服务。完成高新区孵化器升级改造,邀请SGS通用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浪尖工业设计公司开展技术培训,指导众创空间开展孵化加速服务,累计培育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5个。
截至2021年底,高新区高技术服务业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8.47%。
高新区找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结合点,不断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打造渝东北川东北创新高地。
高新区已培育科技型企业13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7家,今年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5家,并列渝东北渝东南第1位,总量达到42家;引进和培育市级以上专业研发机构44个、科技服务机构48个,独立法人研发机构10个,国家级、市级众创空间(孵化器)、星创天地4家。
浦里新区管委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措施,大力开展“大学、科研院所开州行”及“一带一路专家新区行”系列活动,推进60多家企业与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山东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西南大学、三峡学院、重庆科学技术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共同承担国家、市级重大专项、重点项目,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紫建电子“异地建院”、德凯实业“团队共享”及天致药业“园企合作”模式,成功破解人才(研发)与产品(转化)脱节的难题,为企业创新创造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动力。
(记者 谢国邦)(本版图片为本报资料图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版权声明:本文由重庆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