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唤醒低效工业用地二次生命
“3D智汇”科普基地。 记者 张皓玮 摄
今年5月,我区“3D智汇”成为了市级科普基地。
这个位于白鹤路43号的“政企合作重建”项目,斥资千万引入全球顶级工业级3D打印软硬件设备,以期建设覆盖重庆全市的3D打印全域应用生态圈。
这里曾是一片废工厂,土地利用率极低,而让这片土地发生改变的是低效工业用地开发试点工作。据南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纳入低效工业用地试点工作的800亩土地中,已有300亩启动了再开发,“唤醒”了这些低效工业用地的二次“生命”。
红的墙,黑的窗,一座废弃的厂房被改建成为一个造型艺术的“3D智汇”科普基地。在这座长着科技“翅膀”的建筑物里研发的重庆市首个口腔数字化设计软件,现已进入临床测试使用阶段。
“这里原来是中田化工的化工厂。”南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透露,后来因为政策调整,中田化工厂发展重心转移,厂区已基本停产,整体利用极为低效。怎样让闲置的工业用地有效用起来?南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管委会发现土地闲置后便一直在寻找出路。
几经碰撞,南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管委会决定在收储土地后,与企业合资成立重庆工港致慧增材制造研究院公司,共同打造“3D智汇”项目,重点围绕生物医学、智能制造、国际合作等领域研发制造。
为了长留企业,政府为项目“保驾护航”。项目一开始,产业引导、招商引资、政策激励等统统同步跟上,而到了项目后期,政府择机推出,由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
而今,“3D智汇”与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国立马克洛夫造船大学、哈尔科夫航空航天大学、武汉船舶学院等国际国内院校建立了合作研发关系。同时,“3D智汇”科普基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百余场次,惠及群众逾万人,向社会公众推荐传播3D打印这一先进制造技术,让公众体验科技创新成果,在南岸营造出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
在“3D智汇”科普基地距离不远的地方,一颗“新星”正冉冉升起。
这颗“新星”名叫“金菱车世界”,位于白鹤路工业园区1号,是市民身边的购车体验新去处。以汽车4S店为载体,集智能、科技、体验为主题,截至今年10月,“金菱车世界”实现了销售收入15亿元。
曾经位于内环里面、南坪一侧的198亩土地用于仓储库房,和“3D智汇”科普基地同样的“前世”,“金菱车世界”的“今生”化身成为服务大众的实体+互联网的创新性汽车市场。总投资2亿元,引入企业27家,广汽本田、一汽大众等17个品牌店入驻运营。利用旧厂房打造新商业综合体,经营模式和理念双创新;延伸传统汽车销售服务产业链,以实体经济为依托,结合互联网技术,为市民提供了“文化与生活相融合”的新服务。
“金菱车世界”工作人员刘庆告诉记者,他们2017年开始入驻,两年多的时间,园区建设已完成80%,但不少规划仍处于完善中。就项目建设中面临的环境与交通等问题,政府给予了不少特殊的关怀,切实解决了各阶段的建设难题。“相信更多市民会爱上升级的‘金菱车世界’,更多市民选择在‘金菱车世界’体验驾车魅力。”刘庆笃定地说道。
再过几个月,2020年头部季度,位于我区的全国首个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就能交付使用。与此同时,项目与机械工业仪综所、中电科集团重庆声光电公司及各装备企业的相关招商工作已经启动。
作为全国头部个“吃螃蟹”的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为原本是闲置厂房的低效工业用地打了一个完美的“翻身仗”。
该项目由政府全额投资6.7亿元开展建设。36亩地的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由4栋建筑组成,一栋拟为声光电公司打造包含研发中心、应用与示范中心、集成与服务中心、数据服务中心、优势企业汇聚中心、社会文物服务中心的“5+1”功能区,一栋拟用作文物保护装备配套产业办公及研发使用,一栋沿街展厅及配套办公楼和一栋专家公寓楼。
全国首个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当然有着独特的优势,当前上海博物馆、敦煌研究院、湖南省博物馆、陕西文物保护研究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中电科集团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签署了工程中心共建协议。
南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待基地建设完成将重点围绕研发、系统集成、展示、数据服务、文保装备交易等领域,打造文物保护装备产业集群,助推文物博物馆事业和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同时提升全国文物保护事业发展水平。
版权声明:本文由重庆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