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重庆这6个案例入选全国首批“一县一品”
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高楼镇民间火龙队伍达十几支,村民们在农忙时忙于田间地头,在农闲时跟随表演队伍在全国各地参与演出,长期以来便形成了“忙时种田、闲时舞龙”的独特传统。村民每年参与演出至少70余场,成为了文化交流的农民使者,一年下来队员人均可以增加收入5000元以上,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途径。
又称“西兰卡普”,被列入头部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地通过“公司+非遗工坊+妇女技工”的运营模式,一头连接市场、一头连接乡村农户,公司已经正式签约了360位织娘,年产值达300余万元。
●北碚区:静观花木蟠扎技艺及插花艺术
北碚区静观镇花木种植已有500多年历史,是中国首批花木之乡,花木蟠扎技艺及插花艺术获得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当地年产盆景31万盆,年产值2.13亿元,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
●武隆区庙娅乡:油菜花乡村旅游节
武隆区庙娅乡打造“文蔚庙垭,梦里老家”油菜花乡村旅游节品牌,成功注册庙垭菜籽油、庙垭老咸菜、妙呀米等土特产品牌7个,基本形成休闲观光、纳凉避暑、亲子娱乐、采摘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业态。
以茶叶品牌、茶园风光吸引了四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有效实现了以茶兴旅、以旅兴茶。当地以土地流转、务工以及鲜叶收购等形式辐射带动洪安、峨溶、雅江等3个乡镇的9个村居1100余农户增收。
巫溪县着力推广“巫溪老鹰茶”品牌,实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现有老鹰茶基地2个,在建标准示范园1个,制茶县级龙头企业1家,专业合作社3家,从事老鹰茶制作产业300余人,全年产干茶100吨,产值6000万元。当地通过“大园区+小业主”党员示范带动经营模式,覆盖全镇40%的脱贫户,户均增收3000元。
版权声明:本文由重庆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